海棠小屋 - 言情小说 - 檀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74

分卷阅读574

    可想过, 明光道将来的出路?”老张道。

    我说:“自是想过,不过还须得与曹叔和曹麟见面再议。”

    “其实不必与他二人见面, 老叟可向女君透底。”老张道, “女君,曹先生已有了退意, 故而定然会与秦王和谈。”

    我讶然。虽然就私心而言, 我并不希望曹叔与秦王开战, 但听到老张这话,我还是感到十分诧异。

    心中一动, 老张终于肯开口了。

    “退意?”我问, “为何?因为那病?”

    老张道:“生病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曹先生从不在乎身体, 他有了退意,是因为公子。”

    我愣住。

    “阿麟?”我忙又问,“他怎么了?”

    “女君也知晓公子的性情, 他当这教主,本是为了曹先生。”老张道,“曹先生多年来虽一直教授公子治人理政之道, 但他也知晓公子其实无意于此。他头一回病倒之时,就曾与老叟感叹,公子性情过于纯直,曹先生若哪一天过身,公子便要一面担起明光道数十万人生计,一面应付局势,稍有闪失,便要反受其害。”

    我了然。

    这道理,其实也是我一直以来想对曹叔说的,他能想通这一层,倒教我心底松了一口气。

    “如此说来,曹叔不再想光复前朝了?”我又问。

    “这老叟不知,曹先生不曾提起过。”

    我颔首,又道:“这与你率兵攻打兖州又有何干?”

    老张道:“若老叟不曾估错,这天下终会是秦王的。女君可想过,和谈之后,明光道在这世间何以立足?当年触龙见赵太后,曾说长安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日明光道地跨三州,挟民数十万,以光复前朝为号,即便秦王有意和谈,必也猜忌甚重。明光道若要服人,便要像长安君一般,有功于国,方可积累人望,为新朝所容。故为将来计,此战,明光道断不可缺席。”

    我听得这话,诧异不已,不由对老张有些刮目相看。

    “可此事,曹叔应当还未知晓。”我说。

    老张道:“曹先生委以老叟临机决断之权,此计于明光道有益无害,曹先生必不反对。”

    我想了想,觉得确是这个道理,点了点头。

    不过对于老张,我仍有些好奇,忍不住道:“有一事,我想问你许久。”

    老张道:“女君请讲。”

    我说:“明光道与朝廷和谈之后,只怕不可再聚众传道,那光复前朝的大业,也不可再继续。此事,你可曾想过?”

    老张道:“想过。”

    “你是教中元老,莫非也不觉不妥?”

    老张淡淡一笑。

    “女君可知,老叟当初为何入教?”他问。

    我说:“不知,你不曾说过。”

    老张道:“老叟襄阳人,在县府中做了一世县尉。当年水灾,荆州千里百姓皆为流民,就连官府中也筹不出一粒俸米。我眼见妇人、儿女、孙辈以及邻里乡人都死在了灾荒之中,万念俱灰,将死之际,是曹先生将我救了下来。不仅老叟,那县中幸存的万余人,都是曹先生救下。也就是从那时起,老叟跟着曹先生四处救人,筹措粮草,救人越来越多,那自尽的念头便越来越淡。入道之时,我便与曹先生言明,我入道并非为了光复前朝,而是为了济世救人。曹先生对此从无异议,仍将我视若心腹,甚至让我知晓了那些幻术的机关。女君,老叟与曹先生年纪不相上下,此生恐怕也不剩几年,故从不去想什么前朝大业。追随明光道的教众,大多也只是为了吃饱穿暖,只要将他们都安顿好,我便也无憾了。”

    我明白过来。

    “老张果然是豁达之人,”我笑了笑,叹道,“无愧天师之名。”

    老张亦笑:“虚名罢了,但求无愧于心。”

    一番交谈,我的心终于定下来,又与老张商议了一会开拔之事,各去歇息。

    第二日凌晨,两支大军皆各自备下糗粮,轻装上阵,在城外汇聚,往东边开去。

    蒋亢与张弥之本就打算与济北王会师,共击雒阳,故而可光明正大地直取大道,畅通无阻。沿途各诸侯国全不知变故,路过之时,还有攀附的豪强奉上酒食劳军,可谓十分殷勤。

    大军日夜兼程,数日后,已经到了陈留境内。

    济北王等兖州诸侯兵马,就驻在陈留。

    按先前议定的奇袭之策,薛尚先是派心腹向陈留报信,面上是向济北王禀报大军顺利到来的消息,私下则是联系东平国在陈留的剩余兵马,里应外合,将陈留拿下。

    那报信的人很快回到,带来了东平国的一名将官。出乎意料,据这将官所言,济北王并不在城中,就在两日前,他已经率着济北国大军,往荥阳去了。

    “老匹夫全无信义。”薛尚神色厌恶,“早说好了等我等来到再共击雒阳,竟出尔反尔,自行争功。”

    司马敛却对重掌东平国兵马颇是欣喜,道:“济北王不在也好,我等就将这陈留郡占了,直捣荥阳。”说罢,他向那将官问道,“听闻大长公主曾来陈留郡与济北王议和,此事确实么?”

    “此事确实。”将官答道,“济北王开拔去荥阳时,大长公主与他一同去了。”

    司马敛颔首。

    我忙问:“雒阳可有消息?桓侍中或秦王,可有动向?”

    将官摇头:“在下不曾听到雒阳的消息。”

    我只得作罢。

    商议之下,众人皆认可司马敛之言,先速速占领陈留,而后往荥阳进发。

    只是与司马敛的兴高采烈不同,我和老张都以为当下之势其实颇是不利。

    济北王带走的兵马,除了济北国的,还有任城国和高平国的,共计十万。他去荥阳,自是为了先行与豫州诸侯会合,两边加起来,有二十余万。这般大军突袭雒阳,若秦王那边真的有了变故,辽东兵马就算不曾受困也是群龙无首,能否抵挡住乃是未知。

    另外,就是公子。

    这些日子,我一直为他揪着心。也不知程亮的信送到不曾,大长公主若真的拿我来威胁他,不知他如何自处。

    如那将官所言,陈留郡中只剩下了东平国的人马,司马敛十分轻松地重掌了兵权。

    在陈留郡的郡府中,他受了一众将官的朝拜,意气风发。

    “先王立志匡扶天下,惜薨崩中道,国中万民垂泪,无不哀恸。”他言语慨然,道,“今日孤必承袭先王遗愿,扫除奸佞,为先王复仇昭雪!此志天地可鉴,孤虽死无憾!”

    薛尚和众将官皆跪拜。

    两军稍稍整备一番,也不耽搁,即往荥阳而去。

    荥阳紧扣雒阳,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除此之外,它大长公主的封地,有文皇帝为她建的行宫。从前,每到暑气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