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工业狂潮在线阅读 - 第十八章 张助理的困惑

第十八章 张助理的困惑

    张兵今年25岁,燕京科大无线电系毕业,在读工业自动化研究生。马建国是北钢设计院的教授级高工,兼着张兵的导师。

    前边大家称呼张兵为助理,实际是对他岗位的称呼,而不是助理研究员之类的职务职称,实际上张兵只是马主任的小跟班,跟在身边学习,帮马主任处理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务,跟在马主任身边学了不少东西,各人也有了一定积累,就想拿个项目搞搞设计,出出成绩,弄好了,评个奖啥的。

    10月8日,张兵跟随陈立春来到滨海县南陈村,张兵有点傻眼,知道陈立春昨天吹了牛,现场一看,这牛吹的可真大:名片上的滨海机械加工有限公司,竟然是村办企业,霎时有上了贼船的感觉。

    这哥俩是从燕京坐火车来到蓝市,又转客运班车,停停走走一个多小时才来到的南陈村。张兵感到,这里远离城市,距离蓝市市区最少20公里;工业基础薄弱,一路上见到的企业都是小打小闹;南陈周围四里八乡都是农村,也缺乏产业发展所需的科技和人力资源。结论,在这里办企业,没前途啊。

    现在,张兵坐在陈家新房里的八仙桌旁,屁股下的马扎真是让人不舒服。“两位陈总,实话说,我真得不看好这里,这里位置偏僻,不具备发展大工业的基础,要不咱们到蓝市市区或者市郊重新选址吧。你们市的蓝钢这几年发展不错,依托蓝钢,应该能够快速起步发展。”

    “陈工,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首先,现在华夏扶持壮大乡镇企业,我们乡镇这里,土地资源充足,一张白纸,才好大手笔布局。我要是在市区守着蓝钢,别说150,就是15亩用地都拿不到,征占拆迁能折腾死你。其次,这里虽然缺乏产业工人,但是我们周边村落密集、人工充足,我在这里建厂,不是想当黑心老板,而是想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早日小康。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我也是给农村经济找一条更好的出路。将来家家都有劳动力在我这里上班,工人拿到工资就会拉动社会消费,发展潜力不次于市区。第三,我这里往东40里是滨海县城,往北50里是蓝市市区,往西140里是蓟市,蓟市东港是华夏北方大港,离我这儿不到120里,我们村北边正在修连接国道的滨蓝公路,估计明年这个时候就能通车,滨蓝公路再往西就能接上沿海公路,将来还要修建沿海高速,交通相当便利,可不是您口中的荒郊辟野。这里生机一片,是未来的黄金宝地啊”。

    陈立东拿着根粉笔,在八仙桌上边说边画,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说的张兵一阵讶然。这就是陈立春说的当小学教师的弟弟?竟然说的我这个硕士研究生无言以对!

    “好吧,你是老板,我只是提个建议。关于这个机加工项目,你有什么打算?”

    “张工,我家这间工厂,准备按照小步快跑的思路,先搞轧辊、辊筒和石油钻杆,为啥弄这三样,是跟我们周边的工业发展需求相配套的。您看,我们市区有蓝钢,以炼铁炼钢为主,这里是南银不锈钢厂,以轧制管材、线材为主;这条公路从市区出来,穿过丰蓝县和我们滨海县,丰蓝县最少发展起六家轧钢厂,以轧制螺纹钢为主,这些钢铁企业就是轧辊的大市场。您再看我们滨海县和在东边的蓝柏县,两个县有上百万亩水稻,年产50万吨稻草,五年来,两个县利用稻草加工造纸,已经建成的造纸企业六、七家,将来还会从蓟市东港运来山姆国废纸,进一步提高造纸产能,一台纸机最少就有70多根各类辊筒,每根上百元到几万元不等,这就是市场。再说我们滨海,这里是滨海油田的总部和采油基地,您知道随着汽车产业兴起和各种工业消耗,华夏对石油需求非常大。我们这一带探明的原油储量是6亿吨,现在滨海油田年产原油是50万吨,据说上边已经下达开采计划,10年内滨海油田的产能会达到200万吨,勘探钻井和开采钻井的任务会加倍,所以钻杆也是刚需。”陈立东又是侃侃而谈,这就是重生人士的福利,说的张兵又是一脸懵逼。

    张兵一阵MMP,工厂选址我无言以对,产品定位又说不过你,“好吧,你的市场调研做得还算可以,加工这些产品应该可行。那您想怎么进行项目设计?”wap.

    “张工,编制项目设计方案是您的事情啊,我就盼着能请到您这样的高手来出手呢,走走走,我们去生产车间去看看”。

    “车间已经建完了?”张兵有点着急了,马主任对边设计、边施工这种做法很反感,连带张兵也是。

    “没建完呢,不过快了,去看看就知道了”。

    几人来到在建的车间现场,说是没建完,但是已经封顶,等浇筑的柱子、圈梁养完生,就准备上梁了。

    工地上,县建的项目经理正在安排人焊接房梁,顶梁是在外边加工制作的,运到现场后,进行焊接和防锈处理。稍远的地方,陈立民指挥工人在给宿舍砌墙,还有一处更大的场地正在场地平整处理。

    带上安全帽,陈立东带着张兵进到车间里边,说:“这栋车间长120米,宽40米,每一跨都是10米,梁下高度是12米,圈梁已经浇筑完毕,浇筑时已经埋设了螺栓,为安装天车做了准备。为增加承重,柱子之间采取了三角型承重结构,安装15T行吊是没问题的,如果上大吨位,可以加装承重梁和承重柱。张工,这就是一个标准化的车间,足以安装目前的各种机加工设备,您看还行吧?”

    张兵发现,这种车间的设计和施工确实不错,那就是大跨度、大空间,给工艺设计提供了便利,倒三角承重梁挤占了一定空间,但问题不大,目前的机加工设备都能装进来。和在蓝市接触过的其他项目比,这样的建筑结构真的挺方便后续工艺设计的。

    “张工,我计划,这里安排铸造、锻造、热处理,实现一些部件的成型,接下来就是精加工车间,进行车铣磨钻,最后是打包车间,剩余的做库房。外边平整场地的地方将来上电炉,作为我们所需的各种特种刚才的生产基地,您看怎么样?”

    “还行吧,你有图纸吗?”张兵心里已经认可这个车间。看了看整个场地,在这里,陈立东所说的标准化车间还可以再建十几座,如果不考虑照明,还可以建设更大尺寸的。张兵注意到陈立东提到的“标准化车间”这个概念,标准化车间一般是指车间管理的标准化,很少用到建筑施工,张兵对这个概念也很有兴趣。

    再回到办公室,坐在半仙桌旁,项目经理拿来了图纸,有平面图,还有立面、剖面图,不过都是手工绘制,县建还没有使用CAD。

    接下来,张兵就和陈立东商量铸造车间,锻造车间、车削车间、热处理车间、包装车间和库房怎么设置,准备采购安装那些设备,怎么布置各种吊装、传送设备。这个时候就是张兵说,陈立东听了。

    基本上就是张兵说咋样,陈立东就点头答应,然后张兵就把一些关键的东西记在笔记本上。

    不过,对于准备采购的设备,哥俩出现了争议。

    “张哥,你列的这些设备行吗?都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啊,我们不能买进口的吗?基本是普通机床,没几台数控的啊?哥,对采购的设备,我就提一条,那就是高大上,高就是高端,有数控就用数控,必须是国际一流水准的设备;大就是大气,有加工中心就上加工中心,有重型机床就不上那些小打小闹的玩意;上,就是上档次,在保证配套的前提下,尽量采购国外的设备,我不是小看国内的这些厂家,实话说我们的机床行业发展年头太短,跟太阳国、山姆国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陈总,你说的设备我可以去查,但是要采购到这些设备也不容易啊,一是国外高端设备对我们有进口限制;二是这些设备价格太高,虽然国内关税降下来了,但是国外厂商基本加价一倍出口给我们;三是这些设备后续的维修保养、更换配件、更新系统等等,收费都高的离谱,您心里要有准备。”

    “张哥,渠道、费用都不是大问题,您尽管列出设备清单,我再找关系订购,如果买不到,我再跟您说,再请您调整设备清单。”

    “行吧,国际一流设备的资料我手里没有,还要回燕京查资料,过几天给你”。

    晚上,躺在镇招待所的床铺上,张兵迟迟不能入睡。明天他需要回燕京去,到燕京科大搜集整理一些资料,再跟马主任汇报这里的情况。

    对新来到的这个地方,他既有一种落后时代的陈旧感,又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困惑,很矛盾的一种心里。

    直观上,他对这个地方真的看不上。在他的理念中,工业现代化,必须以大城市为基地,依靠大城市所能提供的科技、教育、交通等条件才能壮大起来。可是,听了陈立东的构想,反而觉得是那么个理,莫名地感到,在推进工业化的路径上站在了一个新的维度、新的起点。

    陈立东对高端设备的执念也让他好奇不已,经过改开十几年的捶打,都知道国际机床厂家对华夏的封锁和歧视,进口到国内的基本是大路货,真正领先的车床,根本不让出口到华夏。难道他想走私?!滨海观潮的重生之工业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