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寒门状元在线阅读 - 第五四六章 轮到给你出难题

第五四六章 轮到给你出难题

    洪灾之后很容易伴随大旱。

    在这寒冬腊月,本来北方地区的田野应该到处都是青绿色的麦苗,即便覆盖冰雪也难以掩盖那代表希望的青绿色。但因自秋天开始华北一代旱情严重,这时代又没有足够的灌溉设施确保农业用水,使得田野间一片枯黄衰败。

    洪水决堤只是影响黄河部分地区的州县,可大旱却影响整个华北及中原地区的民生,朝廷从来都是大灾发生后才想办法救治。

    秋天开始干旱,如今旱情波及开,危害有多大,尚是未知数,使得地方官有机会瞒报,朝廷如今对于旱情尚未有清醒的认识。

    弘治十一年,大明朝廷对地方报灾实际上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夏灾不得过六月终,秋灾不得过九月终。若所司报不及时,风宪官徇情市恩,勘有不实者,挺户部参究。”

    但是,这条命令并未有严格执行。因为这个时代,地方的消息要传到皇帝那里,关卡太多。

    百姓首先要将事情奏报到里正或者是县衙六房书吏那里,然后这些人再将事情奏报典史、主簿或者县丞,知县知晓后再上奏知府,知府报布政使司或者巡抚衙门,最后才到内阁手中。内阁核实后上奏皇帝,由皇帝下旨赈灾。

    免税以及赈灾都会影响国库收入,谁也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心生不爽,负责报勘灾荒的官员往往要承担一定责任,因此每一级都会对灾情有所遮掩,百姓口中的大灾,等传到皇帝耳中,或者只是一次小灾,并且有地方各部门通力配合,灾情已经平息,部分官员甚至在赈灾中政绩卓著云云。

    皇帝对此毫不知情,只能下旨奖赏,结果灾情没解决,反倒贪官污吏一箩筐。

    弘治皇帝对黄河沿岸的灾情治理不可谓不重视,但就算如此,还是让河南巡抚高明城在地方只手遮天,这足以说明朝廷的这套监察体系有缺陷。但越是太平年景,做官所求越不是依靠做实事升迁,夸大政绩有之,但都不如贪污银钱用来疏通管用。

    朝廷在地方派有巡察御史,但这些风宪官很多时候都不敢据实上奏,大多数均留在府城或者省城监督官员,形同虚设。

    在这种情况下,沈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向南不管不问,另外就是马上上奏,让朝廷知道地方旱灾严重。

    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沈溪是翰林官,他没有监察和风闻言事的权力,按照流程,就算他要就地方政务和灾情上奏,也该与御史言官接洽,让这些人来代笔,但实际上却不会有什么人帮他的忙。

    地方上并未上奏灾情,凭什么让我去报?枪打出头鸟,别人都不上奏唯独我上奏,皇帝会认为我无中生有,为了政绩兴风作浪。同僚会打压我,而被我所奏地方的官员更会联合起来诋毁我。

    朝廷官员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是先以法制和公理为先,而是先从人情和自身安危进行考虑,这大概就是生在封建王朝的悲哀。

    沈溪没打算做这出林鸟,因为他知道做了也属于无用功,反倒会让自己成为别人攻讦的对象。

    不过沈溪还是认认真真地给谢迁写了一封信,将中原地区的旱情据实相告。

    你谢迁不是自诩为忠臣吗,我现在告诉你,华北及中原地区闹旱灾了,你可以不信,也可以不派人出来查看求证,甚至不奏报皇帝,看你良心过不过得去,回头你还怎么在我面前耀武扬威。

    你谢老儿不是总给我找麻烦吗,现在我也给你找一次麻烦!

    虽说这封信沈溪打了小算盘,不过在措辞上,却是非常诚恳。

    沈溪先将一路见闻据实描述,没有任何夸大的成分,而后沈溪又感怀般地表达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最后让谢迁自己看着办。

    沈溪写这封信的时候,就好像写一篇科举考试时的四书文,力求四平八稳,不温不火。他从头检查一遍,对所有字眼逐一审核,最后他自己觉得,这是一篇满含拳拳赤子之心的忧国忧民之书,才让官驿站的人送到京城谢迁府上。

    若不论那些陈规陋习的官场潜规则,沈溪这封信挑不出任何毛病,沈溪也不怕事后被谢迁责骂,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基本了解谢迁的性格,人是奸猾了些,不过对黎民百姓还是负责的,只是久居庙堂之高不能了解民间疾苦而已。

    沈溪怕被人责难,可谢迁身为内阁大学士,早已位极人臣,不怕风吹浪打。沈溪把事情告诉谢迁,让谢迁找人又或者他自己上奏灾情,都可以令朝廷早做筹谋,尽量减少损失,毕竟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沈溪暗叹:“谢老儿,这么做我算成全了你,也对得起黎民百姓。”

    ……

    ……

    沈溪一路向南,到大年三十这天,别人都合家团聚,他却在山东境内的济南府与严州府之间的官驿站中与林黛一起渡过。

    每逢佳节倍思亲!

    沈溪对于前世过往的很多事怀念,对他而言,前世的生活虽已是过眼云烟,但却是他向往的地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更能畅所欲言。而如今的大明朝,到处都受到压制,从家庭到朝堂,严重束缚人的手脚,让人倍感无奈。

    “你想什么,是不是在想娘?我也有点儿想娘了,还有就是想我的亲娘……”

    林黛见沈溪坐在窗口,看着远处满目凋零的大山,什么都不说,不由走过去,想安慰沈溪两句,却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在林黛看来,周氏待她再不好,可到底给她吃穿,还给了她一个家,小姑娘终归是懂得感恩的!

    林黛对周氏的思念甚至大过她亲生母亲,因为她知道,此生再见到亲生父母已遥不可期,反倒是周氏,在她嫁给沈溪后便是她的婆婆,以后要朝夕相处,不如想想怎么跟婆婆打好关系更实在。

    沈溪问道:“我帮你找到你亲娘,你会跟着她走吗?”

    林黛呆了呆,最后纠结地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

    林黛没有说谎,她没说留下,也没说要走,因为她知道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好愿望,就算见到亲娘又如何,难道她的亲娘能给她一个家,给她一个心爱的人,让她下半辈子有着落?

    但若说亲生母亲要让她跟着,她又不想失去血脉至亲。

    沈溪见林黛小脸纠结的模样,不由笑道:“看你这模样,好似真的找到亲娘一样,这不是让我心里难受吗?”

    “坏人,就喜欢给人出难题,却从没见你帮我找过娘亲!”林黛气呼呼回到床边,坐了一会儿,又来到客房中间的八仙桌旁,把尚冒着热气的饺子碗拿起来,接着大快朵颐。

    沈溪笑过后,心里也在想这个问题。

    以前他没什么能力,还是让惠娘通过商会的渠道,帮林黛找过母亲,最后却不了了之,因为商会势力再大,毕竟林家是牵涉锦衣卫的大案要案,根本就不是普通商贾能过问的。时过境迁,林黛父母和兄长的生死都不得而知。

    但如今不同了,沈溪已是朝廷命官,回到汀州后,或许可以动用官府的力量帮林黛找寻,就算找不到林黛的父亲,林黛的母亲当初却是在汀州境内走失,虽说是很久之前发生的事了,但到现在也不过八年时间,怎么都抹不去一个人存在的痕迹。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

    ……

    过了春节,沈溪一行终于抵达南直隶的徐州。

    此时黄河从徐州境内穿过,一行人张罗了一下,在当地官府的帮助下,很快坐上了南行的船只。

    在船上比在马车上要平稳许多,运河也是沟通南北的相对安全的运输通道,就连那些经年的贼寇都很少敢打运河上来往船只的主意。

    正月十二,船只到了扬州府,又过了三天,顺利抵达南京。因为比起预期早到两天,沈溪有时间去城里拜访谢铎。

    早在扬州暂歇的时候沈溪便打听过了,谢铎去年春天回到家乡浙江太平桃溪,一直待到秋末,由于担心人情往来,于是返回南京过冬,春节期间也在南京城里渡过。

    这次除了给谢铎准备大量珍稀书籍作为礼物,沈溪还另外准备一份厚礼,便是想送一笔银子给谢铎,完成谢铎在南京城里置业的希望。

    别人贿赂是为了得到好处,而沈溪的贿赂,则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虽然他知道这样做不合适,朝官之间馈赠礼物可以,比如李东阳便赠送同是内阁大学士的谢迁“古画”,但如果直接馈赠银子那就会招惹非议。

    沈溪想得简单,他去谢铎府上“求字”,然后将这笔钱当作“束脩”,虽然他也知道,最后谢铎多半不会接受他的好意。

    一个连官都不想做的人,何必接受别人的贿赂来达成自己的私欲?

    别人或许会道貌岸然表面拒绝心里其实难受,但以谢铎的性格,并非那种表里不一之人,谢铎是沈溪在这时代少有的佩服的对象。

    高风亮节,在谢铎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当初谢铎去岭南查探瘟疫,到宁化时,在惠娘和沈溪这些市井之人面前没摆任何官架子,一年多前沈溪赴京赶考更是主动相邀,可轮到朝廷召唤,谢铎却推三阻四。

    对权力没有兴趣,对官位没兴趣,对钱财更没兴趣,家中藏书巨万,随便拿出几本珍藏出来变卖就足以买屋置田,可到现在连个自己的居所都没有。

    谢铎可以说是世上少有的完人,要说他唯独不太好的地方,就是不愿为国为民出力,帮朝廷培育栋梁之才。但其实谢铎桃李满天下,这些年在南京城里,教书育人的事他可没荒辍。

    沈溪这是第二次到南京,作为明朝的留都,南京比之京城犹自繁华几分。

    沈溪进城后,先不忙着办私事,而是先去南京吏部报到。

    因为长江以南所有地区的官员,理论上都接受南京留守朝廷的管辖,但其实南京城里的朝廷根本就是个摆设,很多官缺常年不满编,朝廷也没打算把这些缺额补满,因为很多官职都是冗员,留下来也是白吃皇粮。

    ************

    ps:第三更送上!

    本章是为新盟主“鱼子酱哟”大大加更的第二章!

    今天天子爆发的承诺不会变,保底两更,盟主加更两章,为所有书友加更一章,最后一章视成绩而定,打赏越多,月票越多,更新也就越多!

    谢谢大家!(未完待续。)天子的寒门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