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修真小说 - 蜀山悬剑传在线阅读 - 第六百四十八章 雁门血战

第六百四十八章 雁门血战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唐代〕

    ……

    大战将即,各方势力都在调动人马。

    云州叛军三万前锋铁骑,利用昏晦之夜,衔枚疾进,突然插进雁门关以北的谷地,奇袭猛攻,一夜之间连拔三处要塞,将雁门关以北驻防的一万守军一举击溃。

    叛军联合奚、契丹残部五万余人扼守塞北通往雁门关的三条要道,狙击有可能从周边要塞赶来增援的唐军。特别是防范消失在塞外的安西北庭五千铁骑。

    与此同时,渤海郡国王子大宏临亲自统率十万大军从东北南下。

    本次会战,为尽快攻陷雁门关,一举拿下河东道,渤海郡国主力部队倾巢而出。

    雁门关上,河东节度使王思礼顶盔贯甲,站在城楼上,手搭凉棚,瞭望敌情。

    只见雁门关以北的草原上,叛军旌旗招展、遮天蔽日,人马竟有十数万之多。

    众将大骇,心生惧意。

    王思礼颇为纳闷:安禄山起兵造反,凭借的是他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家底。

    安史叛乱持续数年,这些人马如今也没剩多少,应该都在史思明的麾下,跟李光弼在河阳、洛阳一带对峙。

    驻扎在云州的叛军最多二三万人,如今出现在雁门关外的这十数万人马又是从何而来?

    就在王思礼困惑之时,斥候来报:经过反复侦查确认,这十数万人马,除了云州叛军、奚族和契丹余部,主力部队乃是渤海郡国的十万靺鞨铁骑。

    “靺鞨铁骑?”

    王思礼闻言大惊。

    这渤海郡国自从靺鞨人大祚荣立国以来,素与大唐不睦,不断蚕食大唐白山黑水的领土:

    玄宗朝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渤海郡国派出水师进犯登州(今山东北部沿岸),杀死登州刺史。

    当年闰三月,渤海郡国的另一支水师在辽东半岛南部登陆,攻陷马都山(今山海关西北),杀戮万余名唐兵。

    但调动大军直接入侵中原,这还是第一次。

    为今之计,只有依赖雁门关的天险,拼死一战了。

    “呜……”牛角号大作,叛军集结完毕,发动第一波攻势。

    战鼓轰鸣、号角嘹亮,叛军的强弓硬弩发挥出强大威力,暴风骤雨般的箭矢封锁了齿状雉堞,压得唐军士兵无法探头还击。

    在强弓硬弩的掩护下,三万叛军士卒手持盾牌、攻城梯冲至城墙下。

    由于雁门关地势险要,大型云梯无法推进,只能依靠简单攻城梯依靠在墙壁上,进行攀援。

    危急时刻,唐军士兵只能以命换命、探出身子,冒着枪林箭雨的风险,将滚木礌石砸向叛军士卒。

    密集的滚木礌石从城头翻滚砸下,被砸中的叛军士卒倒翻落下,轻则骨断筋折,重则一命呜呼。

    唐军士兵趁机用滚木礌石将攻城梯拦腰砸断,或用钢叉将攻城梯推离城墙,阻止其靠近。

    几个时辰过去了,长城城墙下留下了数千叛军士卒的尸体。雁门关依然岿然不动。

    叛军见势不妙,鸣金收兵,数万人马如潮水般退去。

    休息一个时辰后,叛军发动第二波攻势。

    为节约滚木礌石,王思礼命令将人畜粪尿用大锅烧开,分装于陶罐,齐齐地摆在女墙之下。城池上空,顿时奇臭无比,令人作呕。

    这种守城利器名为“金汁”,最是凶险,一旦浇在裸露的皮肤上,不仅导致严重的烫伤,伤口更是立刻溃烂,疼痛难忍。三日之后,火毒攻心,一命呜呼。

    叛军攻到城下,攀援攻城梯时,唐军士兵立即将陶罐狠狠砸向攻城梯。

    陶罐炸开,滚烫的“金汁”溅满叛军士卒一身。刹那之间,浓烟飞腾,惨叫连连。叛军士卒鬼哭狼嚎,从攻城梯上摔落在地上,疼痛难忍,不停地在地面翻滚抽搐。

    如此惨状,令叛军士卒不寒而栗。

    两个时辰后,叛军再次留下一地尸体,无功而返。

    接下来两日,叛军大营毫无动静。这种寂静无声,令王思礼心底发毛。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统帅,他知道如此异样的静默,不是什么好事。

    果不其然,当日夜里,远处绵延的烽燧如同接力,陆续点燃三炷烽火,预示着大敌来袭。

    王思礼心脏砰砰地跳,他知道有大事发生。

    数名斥候,跌跌撞撞、连滚带爬,前来禀报。

    “将军,大事不妙,叛军攻陷了雁门关东西两侧数座关隘,距此地不到十里。如今,叛军沿着长城甬道,左右夹击、合围而来!”

    众将眺望绵延起伏的山头,隐约可见叛军如蚁群,密密麻麻地沿着长城上的甬道向雁门关涌来。

    没有长城天险依仗,叛军的人数优势立刻显现出来。

    雁门关东西两侧的关隘陆续被攻破。黑夜中,蜿蜒盘旋长城上的关隘、碉楼火光冲天,喊杀声此起彼伏。

    众将面面相觑,心惊胆寒。

    王思礼翻身上马,掏出佩剑,直指长空,大声喝道:“大唐将士,理应马革裹尸、血染沙场!

    为国捐躯,荣耀大唐的时刻到了!儿郎们,随我杀出去!”

    说罢,一抖马缰,策马扬鞭,向叛军进攻的方向疾驰冲锋。

    主将身先士卒,王思礼麾下将士热血沸腾,呼啸一声,率部冲杀而去。

    ……

    经过一夜厮杀,唐军终于夺回了数座关隘,将叛军士卒驱赶下了长城,换得暂时的胜利。

    但此战唐军伤亡惨重,数万守军折损大半。

    王思礼血染征袍,依靠在马鞍上,奄奄一息。此战他身负十多处刀箭伤,胯下骏马战死两匹,可见战事之惨烈。

    望着漫山遍野的叛军营帐,王思礼知道,同样的伤亡人数,对于叛军而言,损耗仅占总兵力的十之一二。

    只要叛军再发起两轮猛攻,雁门关的守军必然全军覆没。

    更可怕的是,十万靺鞨铁骑还没有出手,虎视眈眈地列阵草原,等待着攻破雁门关后,如狼群蝗灾,呼啸南下!

    在亲兵的搀扶下,王思礼挣扎着起身,望着长安的方向颤颤巍巍跪下!

    “老臣无能,愿为大唐效死!头断身亡,不让一寸唐土!”

    就在王思礼发誓以死殉国之际,只听身后一声欢呼,亲兵大声嚷道:“将军快看,叛军撤兵啦!”

    只听牛角号远远传来,靺鞨铁骑拔营而起,千人铁骑为一队,迅速撤离。如海面上扬帆起航的船队。

    雁门关上,唐军将士挥动着兵刃,欢欣雀跃,自发庆祝着这场大胜。

    “唾手可得,却轻易放弃。此时撤军,这是何意?

    来啊,挑选精锐斥候,速去打探明白!”王思礼面色凝重,急忙下令。

    过了一个时辰,探马来报:“回禀大帅,不知为何,渤海郡国的十万大军全部撤离。

    靺鞨铁骑走得匆忙,营地内留下大量金鼓、帐篷等辎重……”

    “将军,追不追?”身旁几名大将立功心切,急忙问道。

    如此诡异的撤离,让身经百战的王思礼,也百思不得其解。

    他沉吟片刻,皱着眉头,摆摆手道:“本帅也看不透靺鞨人撤兵的意图。为避免中了叛军诱敌深入之计,咱们还是小心谨慎,严阵以待为妙。

    来呀,传令全军,胆敢出城追击者,斩!”大明终始的蜀山悬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