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乱清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一章 骑兵和工兵

第四十一章 骑兵和工兵

    关卓凡对这个时代的骑兵的定位,就是快速移动的步兵。

    通过大范围、长距离的运动,迂回到敌军的侧后翼进行突袭和骚扰。

    深入敌境,在敌人兵力薄弱的后方,对重点目标如敌军的后勤基地进行破坏。

    切断敌人的运输补给线,特别是铁路交通。

    通过对敌人防守单薄、又具战略价值的目标做出威胁姿态,以自身为饵,吸引和调动敌军兵力,达到打乱敌军部署的目的。

    需要的时候,对敌境的不设防的平民目标进行恐慌性烧掠破坏,增加敌方决策层的民意压力,动摇敌方支持战争的民心士气。.ZWwx.ORG

    要坚决抵御住正面冲锋的诱惑——哪怕是短促突击,骑兵墙那种活谁爱干谁去干,反正我的骑兵不干。

    当然,这种战术是用于对付同等武器装备的敌人的,如果回国对上捻子那种水准的对手,就不需要这么折腾了,直接奔到斯潘塞连珠枪射程内碾压就是了。

    以上思路,关卓凡和张勇反复讨论过。其实在打长毛的时候,轩军马队的这种战法便初具雏形,现在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下面的官兵对这种战术的理解和实施都很到位,城南马队袭杀勒保和粘杆处侍卫那种冷兵器作战模式,已经恍若隔世了。

    骑兵师下辖两个骑兵团,每个团二千五百人,总兵力五千人,不算多,暂时够用,还留出了一个团的编制,打算最快在亚特兰大战役结束后、最迟在萨凡纳战役开始前填满它。

    骑兵师的马匹已经大部分是美国马,轩军带了三千匹口马即蒙古马过来,但马匹是非常娇贵的动物,船上便死了不少,来到美国,水土不服,前前后后又死了一批,许多马队士兵心疼得直掉眼泪。

    还好美国马高大雄壮,外形比蒙古马神骏得多;性能上,长途奔走略逊蒙古马一筹,但短途冲刺比蒙古马还强,而蒙古马已经是中国所产短途冲刺能力最强的战马了。

    关卓凡想,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把美国马引进中国?但他对马匹繁殖基本一窍不通,也知道这不是一日之功,只是嘱咐张勇等留意这个问题。

    南下的过程中,这支新组建的骑兵师,很有可能和南军的传奇骑兵将领拜福德?福莱斯特交手,那肯定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情。

    除了克字团团官暂由副团官署任外,轩军其他各团名称和主官都暂时不变,但相互之间进行了混编。

    这是因为,查塔努加战役,不少部队伤亡甚重,比如打传教士主岭的先登部队德字团,打瞭望峰的主力克字团,打阻击朗斯特里特的洋二团和建字团,战后减员都很严重,既然新的兵员自成一师,暂不直接往轩军原来的两个师里补人,那么第一师、第二师各团之间就得相互调剂,以达到各团员额大致平衡。

    这件工作关卓凡亲自主抓,他的目的,除了维持各部之间相对平衡外,更深的心思不能宣之于外:他要借这次调整的机会,进一步缩减轩军各团残留的对团官个人效忠的可能性——轩军唯一的效忠对象只能是关逸轩,从而为日后彻底改革军制做准备。

    关卓凡要来了整六个月的后勤补给,但进军亚特兰大的时候,真能带在身上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得放在查塔努加。查塔努加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后勤基地,物资堆积如山,新建的仓库绵延数里,一眼望不到边。

    其实还不止,孟菲斯还有一部分,实在是查塔努加摆不下了,才发了一部分到孟菲斯去,结果变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局面:查塔努加是西线大军南下的总后勤基地,而孟菲斯是查塔努加的后勤基地,查塔努加的储备不够了,再从孟菲斯往查塔努加运。

    而查塔努加对前线的补给是这样操作的:进军初期,从查塔努加用铁路向前线运送,战线向前推进后,在前线的后方沿铁路建立二级后勤补给基地,查塔努加的物资发到这个二级基地,再由二级基地向前线发送。

    战线持续前推,二级补给基地和前线之间便出现三极补给基地,物资由查塔努加而二级补给基地,由二级补给基地而三极补给基地,由三极补给基地而前线。

    如此节节推进,铁路和物资一直跟着前线部队,直至亚特兰大。

    在这个庞大的后勤补给体系中,铁路是串起每个环节的生命线,可以想象的到,不论是在北军的前方还是后方,南军必采取一切手段破坏自身以北的铁路线,于是,随时随地修复甚至新铺出一条铁路,便成为保证北军顺利进军的必要条件。

    而查塔努加和亚特兰大之间,虽然没有类似传教士高地瞭望峰那种险要,依然是有山有河,远远谈不上一马平川。

    这在中国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当时的中国,连一条铁路都没有,自然完全没有想象空间;可即便中国有了铁路,甚至之后的好几十年时间里,还是无法想象啊。

    而美国人这个时候就办得到了。

    关卓凡在心里一声长长的叹息:任重道远啊。

    负责搭桥修路的主力,是谢尔曼独步全联邦的工兵部队。

    在今后的行军作战中,关卓凡会不断见识到这支部队变戏法一般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工程能力。

    相比起来,之前谢部强渡田纳西河不过是小菜一碟。

    仗还没开打,这份后勤补给计划便给了关卓凡很大的感慨,他本来认为自己已经充分认识到“国力是战争之本”这个道理,现在才发觉,认识得还是不够深刻啊。

    怪不得西点军校最重要的课程是数学;毕业了,成绩最好的去工兵,其次是炮兵和骑兵,最后才是步兵。

    东线南军那位天才统帅罗伯特?李,从西点毕业之后,就当了工兵。他的成绩是那一届毕业生的第二名。

    谢尔曼西点毕业后当了炮兵,他的成绩是第六名。

    格兰特只能去当步兵,因为他的成绩是第二十一名。

    感慨完了,来看一看我敌兵力对比。

    北军两路南下大军,关卓凡走左路,谢尔曼走右路。

    左路,关总司令下辖两个军团,松江军团,二万九千人,军团长华尔;昆布兰军团,留一部守卫后勤基地,南下三万八千人,军团长兼田纳西战区司令亨利?托马斯。左路军共六万七千人。

    右路,谢总司令下辖也是两个军团,俄亥俄军团,三万人,军团长约翰?斯科菲尔德;孟菲斯军团,二万八千人,军团长詹姆斯?麦克弗森。右路军共五万八千人。

    西部战区南下兵力共十二万五千人。

    再看对面的南军。

    南军总兵力六万人,勉强达到北军的一半。这是一支七拼八凑的部队,包括所谓的重建起来的“田纳西军团”——和查塔努加战役后烟消云散的那个原田纳西军团已经没有任何关系。这是邦联在西线能够拿出来的全部家当。人数固然远不及北军,装备给养什么的更没法和北军比。

    但关卓凡并不因此而小觑这个对手,因为它的主将是约瑟夫?约翰斯顿。

    约翰斯顿是南军名将,他指挥作战稳扎稳打,不喜冒进,这也罢了,关键是约翰斯顿极善治军,深受士兵爱戴。

    南军一个叫山姆?瓦金斯的士兵在家信中说:“我坚信他的部下中没有谁不愿为他从容献身的。对他来说,他的士兵至上……即便全国都饿着,他的士兵也得吃饱。”

    *RS青玉狮子的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