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临高启明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三节 大明化

第四十三节 大明化

    为了增强实际感受,还专门组织参观了县衙――除了内衙没去之外,全都转了一个遍,每到一处都有衙役做专门的解说。

    王兆敏王师爷也时而被请来开“座谈会”。他和“被改造”的衙役书吏们不同,层次要高些,身份比较微妙。为了避免他面对一大群人心生疑窦,不肯深谈,一般是采用熊卜佑以“喝茶吃酒”为名请到办事处聊天。

    驻县办里搞了一个小庭院,稍加整理修缮,有些花木。环境比较优雅。专门用来和县里的官吏们接洽事务,这里气氛宽松环境幽静,彼此说起话也比较便当。驻县办为了联络感情,不时也在此地搞些品茗游宴之类的活动。

    王师爷的“授课”就在这里。不过他不知道自己有这份“荣幸”。在他和熊卜佑高谈阔论的时候,四周其实坐满了人――这个地方是经过专门改造的,看似周围无人,其实学员们都坐在暗室内听他们聊天。

    王师爷很愿意来驻县办消遣聊天。原本在县衙里就枯坐无聊――临高原本就属于“业务清淡”的地方,随着澳洲人不断的插手县务,他除了“等因奉此”的照转公文,搞搞县里的官样文章之外就没什么好干得了。而且澳洲人搞得简易法庭又把师爷的主要业务“刑名”弄走了一大半。

    现在有人请客聊天,王兆敏当然是每请必到,每到必饮,然后便是高谈阔论。以至于熊卜佑每次谈话的主题都要经过事先的准备,以免他的谈兴上来了扯得无边无际。

    但是他随口聊天的内容,对穿越众来说却很有价值。王兆敏作为师爷,他对官场的观察和了解的内容比吏役们更为深入和全面。而且师爷游幕四方,见多识广,眼界远比小县城里的衙役书办来得大。而且对社会的上中下阶层都有接触。李炎要求驻县办请他开“座谈会”很大程度也有开拓外派人员眼界,增进对大明社会状况了解的意图。

    王兆敏的座谈会全程录音――回去之后进行复习和整理成资料――但是不做现场口译。他说得是官话,李炎就要求大家回去之后把他说过的内容复述成报告。这首先考验外派人员对官话的掌握情况,其次锻炼外派人员对情报内容的“复原”能力。

    另外一个大明社会情况讲座的主要土著教员是警察总部的顾问周士翟。他传授的各种大明社会的江湖门道和出门在外的种种规矩、风险

    古代社会的旅行即劳顿又危险,不管富人穷人,在旅行的时候都会遇到极大的风险。周士翟走过镖,护过院,社会经验极其丰富。

    “……在外走道行远路,记得每天烫脚不洗脸。”他把自己的经验一一传授给大家,“只要有条件,就要烫脚挑泡,舒缓筋骨,但是脸却不必洗。”

    不洗脸是为了防止面部皮肤开裂。道路上尘土大,太阳毒,容易晒伤开裂。古人没有防晒霜,只好拿尘土作为遮蔽。

    至于路上要当心的地方,更是多如牛毛,周士翟着重讲如何避免住黑店,哪些地方容易成为贼人打劫的地方,晚上睡觉怎么安排避免被盗……

    “……大家一旦上路,钱财决不可露白。”周士翟淳淳教诲,“一路上见财起意之人甚多。匪盗之外,车船店脚之中多有匪类伺机行事的。”接着他就说起他走镖路上有次渡河,船家见他们押送货物多,临时起了歹意动手劫镖,镖局好不容易才护着镖物脱身。

    周士翟讲解的很多知识和窍门都是镖局在长期走镖中积累起来的,对于外派的情报人员来说实用价值非常大。不仅情报局请他讲座,警察总部还专门收集编撰他讲授的内容作为参考资料。

    为殖民和贸易部长期销售私盐的刘纲也被请来,他为穿越集团贩运私盐发家。这次被悄悄的请来,讲授明代社会的商业和非法贸易,特别是作为一个中小商人如何在大明社会中做买卖。

    至于被林佰光拯救出来的贺新,他被专门从琼山召回,开了一个明代妓院的系列讲座,这个讲座还包括许多明代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和方法。他们学会了高级行院里的规矩、行话、骗局、消费标准和禁忌,

    贺新听说要回临高的时候吓得魂不附体,以为又要落到符有地那恶魔的手里了。没想到回来之后居然是教一群奇怪的人怎么样逛行院、吃花酒、摇番摊……zWWx.org

    穿越集团控制下的各种职业的土著,只要被认为他们的知识和见闻可能有用得,都会被在夜间“请”上一乘轿子,悄悄的抬进培训中心,随后他会在一道严严实实的布幔对面和几个首长面对面的谈话,讲授首长们希望知道的一切事情。谁也不知道布幔后面有什么,但是聪明的人大概猜测到那后面也坐着澳洲首长,因为当某个人的土音太重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首长会把他说得话用澳洲官话再说一遍。

    为了增强外派人员的代入感,于鄂水搞了生活场景式的演练,由土著人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他每次指定一个生活场景,然后指定外派人员担任其中的一个角色。由土著扮演另外一个或者几个。外派人员去投店,土著就是老板、伙计;去买丫鬟,土著是牙人;谈生意,土著是生意伙伴;到官署去,土著是门房、衙役、师爷和县官……

    每次表演中使用的土著都尽量使用有过这样职业经历的土著。以求尽量表现得准确。为了激发土著们刁难外派人员的勇气,于鄂水对每次表演都要计分,在为难外派人员上表现最好的土著可以得到额外的奖励。

    每次表演结束之后,大家都要聚集在一起进行回放式的分析。于鄂水特别要求外派人员记得各种人物使用的行话、切口,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手段。

    “你们不要抱着一种‘我是超人’感觉。任何时候都吃不得亏。”于鄂水在课堂上无情的打击他们,“你们在21世纪是小市民,在17世纪也不会成为大人物。没有穿越集团这个整体,你们什么都不是。除非有必要并且总局批准――否则不要在任何地方急于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学识广博,卓尔不群;更不要到处瞎掰‘民主’或者‘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之类的东西。派大家去大明不是让你们当科学家、政治家或者其他家的。你们的任务就是做到‘象一个大明百姓’就好了。”

    为了确保他们“象”,就要增进代入感,每隔一个阶段,外派人员就要以大明人士的身份出去实习一番。实习的内容从开始简单的买东西,雇仆役,到设法自己做点小买卖……每个人都要使别人认不出自己的身份。

    由政保总局行动处的人员对外派人员进行跟踪监视,看看他们是否被土著发觉。李炎认为,临高的土著是和穿越众相处最多的人,如果能骗过他们,到大陆上去就不成问题。

    后来这样的行动还被发展为一种对抗式的演习。双方限定场所和人数,然后情报局学员和政保局学员在其中进行互相辨识,抓捕。

    在大致认为他们不会出问题,伪装得很象之后,外派的元老会在特侦队的暗中护送下,单独或者结伴进行几次长途陆地旅行。旅行的目的地一般是琼山县。外派的元老和所有的土著一样,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少量的盘缠,徒步或者坐轿子上路。这种旅行会给他们对未来身处的环境有一个切身感受――临高已经被改造的“近代化”了,和真正的17世纪时空有了很大的区别。

    在琼山县,他们可以在琼州站的暗中保护下活动几天到半个月,以体会下大明统治下的社会状况。这一趟的旅程被认为是合格之后,外派元老们有机会到广州去见识见识本时空的大城市景象。

    在伪装课程之外,元老们还要学习情报工作可能需要的一切知识,他们学习了跟踪和反跟踪,学习格斗术和使用匕首的技巧;掌握简单的测绘和地图绘制;学习仅仅依靠目测就准确的判断人数、物体尺寸和距离的长度;学习使用电台,加密和解密――在没有可靠的土著电报员之前,这一切必须由元老们自己动手;电台珍贵而且数量有限,所以大部分时候需要使用加密的信件,情报局开发了一种密写方式:其实就是用米汤写字,用碘酒显影。大明除了穿越众之外没有碘酒,保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他们还掌握了一套简单的专用密语:“中心”是情报局总部;“游泳”是旅行;“生病”是被捕;“干湿活”是暗杀;“传说”是伪造的假身份经历;“酒”指密写药;而“琵琶”是电台;“邻居”是政治保卫总局;小贩是交通员……

    最后,他们被派到野外勘探队,在柳正等人的指导下度过了为期四周的野外生存训练,保证万一需要逃命的时候能够用得上。

    在情报培训中心乙部的紧锣密鼓的训练的同时,情报培训中心甲部的土著情报人员也在加紧培训中,他们的课程比元老们要多而紧密,内容则以情报业务为主。这批人员将作为元老们的随员派遣。这一批随员全部是男人――在没有安顿下来带女人上路是很不方便的。

    这天,李炎把大家集中起来,宣布了一个消息:

    “大家收拾一下,现在去芳草地。”

    到了芳草地之后才知道,这是要他们挑选自己的“生活秘书”。李炎宣布:选中的生活秘书将在甲部接受额外的情报培训,等每个人在工作地点稳定之后,将逐步派把她们送到各自的身边担任情报工作。

    “领导还真是体恤俺们啊。”有人感激涕零。

    也有人不怎么领情:“不是说自己可以随便买女人吗?还要带生活秘书干什么呢。”

    “生活秘书比你们在外面买得女人更安全不是?”李炎说,“而且还能帮你干情报工作,一举两得。有什么不好得?”

    这么一说大家就释然了。当下每个人看了材料之后各自选择了想要的女孩子,多数人就花了女仆补助金的金额,买个C级女佣,也有人看上了更高级别的,只能先挂号等待后续摇号了。反正女佣不会很快到位的――按照“中心”的计划,至少要等他们在当地安顿下三个月之后才会派出。

    东门市靠近合作社总社的附近,有一处很大的房舍。这处房舍是东门市上少有的传统式的房子,有个很大的前院,用来停放车辆和轿子,两厢是用来堆放货物的栈房。

    正屋是柜房,木制的柜台用生漆桐油打磨的光鉴可人,里面的货物种类繁多,不过和合作社不一样,这里卖得是都是大陆上来得商品:松江的布,苏杭的丝绸、蜜饯,江西的瓷器,福建的茶叶,柑橘……各式各样的南北货物。在临高能有这么个货色齐全的大铺子,要不是这几年人口翻了几番,大家手里又多少有了点闲钱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进是正厅看起来很是堂皇,方砖铺地,上好的广东酸枝木的条几、官帽椅,大号的瓷花瓶,一座雕花的大屏风矗立在厅堂的中间。廊檐下挂着八盏写着“全福”字样的风灯――照理说这是逾制的。但是南边一向是天高皇帝远,谁也不会来理会,在临高就更不用忌讳。

    这样大的气派,一看就是一家传统的殷实的大字号买卖。谁都知道,这家字号是临高的头号“皇商”,澳洲人的御用买办林全安老爷的产业。

    这样一家阔绰铺子里面坐着商业部指定供应商,东门市商业协会理事林全安林老爷。

    这位林全安在三年前,所有认识他的人,也包括他自己在内,做梦也没想到过有朝一日他会被人叫做“老爷”,更不用说能积攒下如此的财势了。

    他坐在大厅后面的柜房里,身边尽是商业文书和大本帐簿。林老爷年纪大约有三十五六岁,却已经皮肤黝黑,满是皱纹,看上去象五十出头的人了。他是一个苦出身的人。人生差不多有二十年之久是在挑担沿村叫卖中度过的,过着做一天吃一天的日子。

    此时他却穿着一件从广东买来的南京香云纱袍子,脚蹬一双开封陈桥产的草拖鞋,聚精会神的看着账本。林老爷是个敢为天下先的商人,早年他即不认字也不会打算盘,后来买卖大了,和他当年第一个为“髡贼”做生意一样,他毫不犹豫的参加了澳洲人办的扫盲班,识了字,学会了打算盘和记账――这种账是澳洲式的账,连数码都是澳洲式的。这让他很称心――因为这样就没人看得明白了。

    一根鹅毛笔插在桌子上的墨水瓶里,林全安不会用毛笔写字,他从澳洲人那里学来了这种蘸水写字的方法。

    他正在审查着眼前这—本大帐簿的页子;每页上面都印有横线和纵线,右边记载负债,左边记载资产。帐簿第一页上用大字写着:“崇祯三年,庚午年。”

    林全安审查完了最后一项帐目,并小心改正了上面一处错误之后,疲倦地靠在椅背上,心里有些忧闷。

    门市上的买卖还不错,赚得钱毛算也在三成左右。但是这样卖货的量太少了――他已经习惯了成批成批的销售货物,这样零敲碎打的做买卖他已经不怎么习惯了。

    自己这二年做顺风顺水的大买卖做惯了。林全安回想起三年前,他还不过是个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小买卖人,本钱只有四五吊。靠着给“髡贼”――澳洲老爷走村串寨的收购蔬菜猪羊鸡鸭,一年功夫他就发了财,开了这家全福行。然后他在熊老爷的指示下,渐渐的把足迹扩大到了整个琼州府,为澳洲老爷们收购各种各样的货物。赚钱赚到手软――宅子和铺面三年翻了二次:连澳洲老爷们用的玻璃窗、瓷马桶、瓷浴桶、自来水都用上来了,更不用说热水瓶、水晶镜子之类的小物件了。不但能够娶得起老婆,到现在已经纳了二房小妾。

    这一切都来自坐着铁船来得澳洲人。澳洲人是自己的福星和财神。

    最近,他觉得这颗福星的光芒有点暗淡了。账本上显示,他的最大客户――澳洲人,这半年来和他的来往愈来愈少了。他只做成了几笔木材上的大生意,南北货倒是销了不少,但是量都不算大。

    现在澳洲人的蔬菜猪羊鸡鸭全是他们自己在供应了,种的蔬菜自己吃不完还用来做酱菜、咸菜发卖;至于猪羊鸡鸭,他们最近甚至能够给手下的团丁每周都吃上一次肉了。澳洲人手下的船只从各处源源不断的运来他们需要的东西,留给自己的买卖自然是越来越少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吹牛者的临高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