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八十一章 无题

第三百八十一章 无题

    毛文龙未必有享清福的心思,但以后的作战,他却不必再亲历亲为。

    只要坐镇金州,军事行动便全交给郭大靖,他只要审阅过作战计划,提醒指点一下,也就是尽到了主帅的责任。

    年纪大了,精力有所不济是一方面。功成名就,不让朝廷赏无可赏;再加上对郭大靖的绝对信任,都使毛大帅可以轻松且清闲下来。

    想得更长远的话,毛文龙也要为自己留后路。

    封侯之后,解除兵权是早晚的事情,是否遵从圣旨,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万一不得不去兵部,或者是都督府任职。领兵在外的郭大靖,以及东江诸将,就是他的倚仗。

    从现在来看,郭大靖是最有能力的接班人。而只要东江镇依然强大,无论是僻处海外,还是朝堂为官,都将是他的后盾和保障。

    而能保持东江镇发展壮大的,除了郭大靖,还能有谁?连毛文龙都自愧不如,其他人就更不行了。

    特别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郭大靖对于皇权的篾视,对于皇帝的不满,就更是让毛文龙感到放心。

    如果郭大靖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唯皇命是从、唯皇帝马首是瞻的人,反倒会让毛文龙不敢放心。

    试想,假如一纸处置他的圣旨颁下,郭大靖就能把他拿下。这样的手下,如何敢放权?

    郭大靖喝了一圈酒,也有些头晕脑胀。看到毛文龙伸手相招,他晃悠着走过去,拱手施礼,笑得傻傻的。

    毛文龙伸手示意他坐下,笑着说道:“刚刚本帅与陈副帅聊了一会儿,现下东江镇的财政已经比较宽裕,以后再购买武器物资,就不用你再拿钱了。”

    郭大靖呵呵笑着,说道:“虽说末将对钱财并不如何在意,可东江镇财政宽裕,能够自给自足,却是大好事。”

    毛文龙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一来,即便没有朝廷的支持,东江镇也能抗衡建虏,并占据上风。”

    “朝廷的支持,是肯定有的。”郭大靖端起茶杯,喝着茶水,说道:“末将以为,大概能从关宁军那边分薄到一百多万。”

    毛文龙点了点头,说道:“一百多万就够了。哪怕不给银子,以战马牲畜或其它物资相抵,也可以。”

    军票的发行和回收都是有规划的,再加上百姓耕作生产所创造的价值,使得军票的价值比较稳定,也被军民们所接受。

    东江镇内部的循环完全形成,且运作良好,使得金银能够集中于对外采购。朝廷发的军饷不多,可一年几十万,基本上都由官府所支配。

    今年军队扩充后,将向朝廷奏报,哪怕朝廷只承认东江镇有四五万人马,军饷与关宁军持平的话,一年也能得到一百来万。

    这就是郭大靖的估算,还是比较靠谱。既没有虚报,还把朝廷的吝啬给考虑在内。

    而且,向建虏走私绸帛,换取参貂,来回便赚了将近百万;赏功银,六七十万;郭大靖私藏运回的又是近百万。

    这样算下来,哪怕朝廷分文不给,东江镇独自支撑个三五年,也不成问题。

    “土地就是财富,人口能够创造财富。”郭大靖笑道:“土地靠东江军收复,人口嘛,灾民遍地,朝廷视为累赘,东江镇却欢迎之至。”

    良性循环的机制和环境,会使得东江镇越来越强大。毛文龙虽然不懂新名词,但这几年的发展也让他感悟极深。

    “军兴之后,前前后后逃离辽东的辽人不下百万。”毛文龙很是遗憾,也很是感慨地说道:“东江镇要早有郭大靖,何至于有数年前的困窘之境。”

    郭大靖挠了挠头,说道:“若无毛帅,又何来东江镇的从无到有?”

    毛文龙哈哈笑了起来,捋着胡须说道:“这两日,还需要你在旅顺,把军队调派安顿好,物资方面,你心里最有数,如何分派,助陈副帅一把。”

    “应当的。”郭大靖痛快地点头答应,说道:“军队扩编也是耽搁不得,末将还需要向毛帅多请示,请毛帅多提点。”m.zwWX.ORg

    “派人给家里送个信儿,也就晚回去两三天。”毛文龙微笑着说道:“你去与众将饮酒吧,本帅酒有些上头,便先去休息了。”

    摇了摇头,毛文龙又慨叹道:“到底是岁数大了,比不得你们年轻人。”

    “毛帅老当益壮,俺们年轻,都是酒囊饭袋,胡吃海喝。”郭大靖起身笑着拱了拱手,“末将这便去了,把他们都喝到桌下。”

    “去吧,去吧!”毛文龙象是不耐烦,却脸带笑意地连连挥手。

    ………………

    热腾腾的水饺,蘸料还有辣椒和大蒜,吃进嘴里,极为美味。

    “羊肉萝卜馅的。”小琴大口吃着,连连点头,赞道:“好吃,真香。”

    吴姐笑着点头,说道:“忙活了一个多时辰,才吃上这顿饺子。调料也全,可比在秦皇岛强多了。”

    巧英的脸上也有了笑模样儿,来到东江镇的地盘,她是没想到人家会这么在意,安排得如此用心,如此周到。

    有家人的一处房间,房间有大有小,住三五人、七八人不等;孒然一身的则四人拼一间,男女分住。

    不断接收剃头辽人,设施也是不断地增加并改进,政务人员的处理也是越来越熟练。

    对于人口的重要性,官府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并付诸于实际行动,给予移民最大程度上的周到照顾。

    另一个女人姓赵,虽然并不熟悉,但同船而来,又都是独身来辽东,同病相怜的感觉,使她们很快热络起来。

    “没想到东江镇的条件,比想象中要好很多。”赵氏吃着饺子,若有所思地说道:“还有那个嫁人的条件,听起来也不错。”

    吴姐看了小琴一眼,调侃道:“若要说起这个,小琴应该有很多好建议。”

    小琴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有些脸红,嗔道:“俺又不识文断字,还是吴姐听得最明白。不懂就问她,管饱没错。”

    吴姐咯咯笑了两声,也不再调侃小琴,正色说道:“一个女人怎么顶门立户,有多苦多难,你们应该也能想得到。要是嫁了军人,他挣的粮饷也够养家了。”

    停顿了一下,她又说道:“当然,也不是非嫁不可,东江镇也有很多工作,勤快点也饿不着。”

    “军人要打仗的,很危险。”赵氏犹豫着说道:“再说,也不知根知底,总让人不太放心。”

    小琴眨巴着眼睛,说道:“军人当然要打仗,也确实危险,待遇才给得高。苦筋巴力的种地,也是养家糊口。再说,战场上也看运气。老百姓老实巴交,不是也说不准会遭横祸嘛!”

    巧英赞同道:“这道理说得明白,就看个人怎么想了。反正,俺觉得东江军的将士很好,打仗厉害,对老百姓也和气。退役后,还有百八十亩的田地,可以一代传一代,小富之家是没跑的。”

    吴姐笑着说道:“不说感恩戴德吧,可东江军确实是咱们的救命恩人。要是心里不托底,那就多看看,多考虑考虑,也没谁逼着不是。”

    相对于这些独身的女人来说,嫁个军人确实有很多顾虑。但在那个时代,有家长在的话,哪轮到女人自己作主。

    所以,知道军人的优厚待遇后,不管是原来的东江镇民众,还是新移民的百姓,有条件都会考虑把自家的女儿嫁给军人。

    打仗是很危险,但东江镇的抚恤却是优厚的,光是百八十亩田地,亲人就足以养家糊口了。

    而且,在那个时代也没有什么自由恋爱,成亲前没见过面儿的多的是。东江镇为军人招亲,好歹还要见面,双方中意后才算确定。

    其实,这也只是关怀军人的一个举措。要彻底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大量人口的移民,使男女比例达到协调。

    小琴对于赵氏的瞻前顾后有些不满,她自然有她的心思。这一点,吴姐就看得很清楚。

    或许是报恩,或许是要在辽东有个依靠,吴姐不太关心这个,她也不着急成亲嫁人。

    识文断字有文化,是她的优势。在东江镇,目前最缺的便是这样的人才,特别是女的。

    既然能自食其力,又不用太过劳累辛苦,吴姐自然不着急,甚至有要干出个名堂的期待。

    在大宅门里的日子压抑又枯躁,更没有人性。吴姐已经意识到,在东江镇的地盘上,她有着更大的自由,曾经梦寐以求,却得不到的。

    今夜,东江军将领们在畅饮欢庆,新到的移民也感受到了温暖,对将来有了更多的憧憬和希望。

    ………………

    沈阳。

    此时,这座后金的都城,愁云惨雾笼罩,更充斥着剑拔弩张的紧张。

    不过几天的时间,坏消息接连而来,沉重打击着建虏军民的心理。

    先是多尔衮兄弟率残兵回到沈阳,带回惨败的消息,并立刻召集了两白旗的所有人马,还与阿敏进行了秘商。

    随后,阿敏也调集了镶蓝旗人马,为此不惜使辽阳的守军大幅减少。

    留守的豪格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也调集了两黄旗的残存人马,出沈阳,赶至都尔鼻,想迎候父汗。

    其时,正蓝旗的代旗主是莽古尔泰的长子迈达礼,未见其父归来,又被多尔衮游说,深恨皇太极,也调动人马,站到了多尔衮和阿敏这边。

    两红旗现在由残废的瓦克达,以及代善的第五子巴喇玛统领,不仅实力大不如前,领军人物也是最弱。

    尽管担心父亲代善的安危,瓦克达和巴喇玛对独断专行的皇太极甚为不满,但却没有轻举妄动,作出了防备的姿态后,等待父亲回来再作定夺。

    在情况不明朗之时,八旗已经分崩离析,各有阵营,呈现出暴风雨的前奏。

    没过几天,噩耗便接连传来。皇太极被生俘,代善、莽古尔泰、萨哈廉、阿巴泰阵亡,出动的人马几乎就是多尔衮兄弟所率的残兵,得以幸免。

    尘埃落地、情况明朗,多尔衮兄弟不再担心皇太极的归来,立刻强势起来,与阿敏联手,召豪格和其他代理旗主来沈阳商议大事。

    因为丧父而对皇太极怨恨的瓦克达、巴喇玛和迈达礼,也站到了豪格的对立面,使得两黄旗被彻底孤立。

    多尔衮的府邸,三兄弟聚在一起,正在谋划着大事。

    “一路走来,几乎家家举哀,哭声不断。”阿济格皱着眉头,说道:“此次惨败,损失了太多的人马,导致人心颓丧。”

    “这是难以避免的。”多尔衮有些无奈,但还并不如何在意,说道:“当务之急是解决新汗王的归属,重新凝聚八旗,与明国继续抗衡。”

    多铎冷笑道:“原来的四大贝勒只剩其一,阿敏觉得他资格最老,这汗王之位是志在必得啊!”

    多尔衮不屑地笑了笑,说道:“就凭他一个莽夫,还不是父汗的子孙,凭什么敢觊觎汗王之位?”

    “父汗逝世时,阿敏就有这个奢望。现在,可谓是贼心不死。”阿济格冷哼道:“就凭镶蓝旗那点人马,也不想想,他就是得到汗王之位,便能坐得稳吗?”

    多尔衮沉声道:“迈达礼和瓦克达,已经表示会站在我们这边。阿敏人马少,也不足虑。就是豪格,不太好处置。”

    “打起来的话,两黄旗肯定不是对手。”多铎看着多尔衮,说道:“我看,就以实力定汗王,最简单直接,何必那么麻烦?”

    多尔衮苦笑了一下,说道:“今时不比往日,刚遭惨败,损失的可是大金精锐。若内部再动刀兵,岂不是让明廷得意,让东江镇得利?”

    “那可不好办。”阿济格说道:“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要继承汗位,还是能有几分道理的。”

    “汗王乃是推选,又何时有继承这一说。”多铎一哂,一点也不赞同。

    多尔衮沉吟着,说道:“既是推选,便要定好谁有资格参与。你我三兄弟,再加上迈达礼和瓦克达,却是占着绝对的优势。”

    停顿了一下,多尔衮补充道:“但还不能掉以轻心,没有实力,却也不能慑服阿敏和豪格。”

    …………………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