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经天纬地在线阅读 - 第一百章:风止浪息

第一百章:风止浪息

    王奉为求突破困局,率领起义军队伍,进入了徐州,向彭城开进!岂料,此时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分歧与矛盾,导致大军走走停停,二十多天才接近了彭城!那么,究竟是些什么样的矛盾呢?

    首先,起义军大部分都是兖州人,只有一少部分是来自徐州或豫州的流民,正所谓故土难离,尽管许多人心里也很清楚,继续留在兖州,只能是死路一条,却还是不太愿意追随王奉,来到徐州!

    要说古代人的死心眼程度,我们现代人是绝对难以想象的,认准的事,那是八匹马都拉不回来!其实离开兖州,不过是暂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又不是今生再不回来了,却有不少人,因为思乡情切,而不愿意去徐州!

    为此,王奉是说破了嘴皮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说动了这些顽固的家伙,却还是有少数人冥顽不灵,坚决不去!还有的,一直是迟疑观望的态度,虽然一开始跟着王奉走了,却走着走着,就后悔了!

    这毕竟是一支军队,不是流民队伍!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王奉见百般劝说无效,终于动用了首领的权威,来狠的了,下令当场斩杀了十几名顽抗到底的义军士兵,连带他们的家人一起活埋致死!

    百余人的性命,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说没就没了,惊得所有围观者瞠目结舌,胆寒心惧!王奉杀人立威的目的,还是达到了,起码在这之后,再没有人敢反对去往徐州,全都乖乖地一起踏上了征程!可是,却为后来的变故,埋下了祸根!

    王奉是徐州人,他身边的亲信和戍卫队,也主要是徐州人,这些家伙踏进徐州,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其他人是背井离乡,而他们是衣锦还乡,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可能也正是为此,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分化!

    事情的起源,大概来自于王奉所下达的一个命令,那就是义军进入徐州后,只掠官仓,不抢百姓!而且,所得之钱粮,一律充公,由他王奉统一调配发放!

    王奉是徐州彭城人,这里的乡民百姓,自然也都是他的乡里乡亲,保不齐还沾亲带故,所以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自己也不能再像兖州时那样,纵兵抢掠,无所忌惮!否则,真的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了!

    况且,王奉率领大军进入徐州,是打算以这里作为根据地,长期盘踞,与曹军周旋!进而,王奉甚至还有称王称霸,在这里建国立业的野心和梦想!

    那么,徐州的百姓,不就是王奉的子民了么,他必须善待百姓,以便获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才行,要不然这里的人们全都反对他,位置也坐不稳呐!

    因此,王奉觉得战略是必须要调整的,义军也终究该有点“义”的模样了!

    不得不说,王奉的做法,应该是深谋远虑的正确选择,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徐州站稳脚跟,继续生存下去!可是,王奉却忽略了一点,他的起义军部队里,绝大多数人,并非徐州人,而是兖州人啊!

    在古代,人们的本乡本土情结特别浓厚,本位主义思想,根深蒂固!这些兖州兵将,见王奉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心里难免产生不满和怨叹,甚至开始与他离心离德!

    原来如此,你王奉是徐州人,就不许我们抢掠徐州百姓,可当初你在兖州的时候,怎么不这么说呢?是不是因为兖州不是你的家乡,你慷他人之慨,崽卖爷田心不疼啊!

    我们大家,可都是兖州人,当初为了吃饱饭,连自己的乡里乡亲都抢了,而你呢?为了沽名钓誉,心疼徐州百姓,却不允许我们抢劫徐州人,哪有这个道理?

    况且,如今大灾之年,官府仓禀亦是十有九空,不抢劫富户和百姓,拿什么填饱这十几万人的肚皮?官府的那点存粮,还不够每人喝一碗稀粥呢,你王奉身为领袖,如此假公济私,处事不明,实在深失众望,凭什么继续领导我们!

    基于这种想法,心怀怨怼的人,是越来越多,可是因为王奉之前杀人立威之举,确实十分嚇人,这些兖州出身的兵将们,也是敢怒而不敢言,一直将这些不满情绪憋在肚子里,难以释怀!尤其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每天饱腹的日子,可进入徐州以后,却天天挨饿,这种不满情绪便越积越深了!

    其实这样反而不好,还不如能开诚布公地提出来,或公开表达不满,发泄一下!这种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又无从发泄,便像火山一样暗流涌动,不断加温,随时有可能爆发出来!

    而王奉呢,自从进入徐州,竟真的以一种衣锦还乡的姿态示人,志得意满,趾高气昂,变得越来越骄狂,也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了!这个出身贫寒的穷小子,如今统帅十万大军还乡,好不风光,他是想让家乡人,尤其是当年瞧不起自己的那些人好好看看,他王奉如今的成就!

    有一点,让王奉十分失望,那就是他寄予厚望的孙观,居然没等义军抵达彭城,就率领三千守军逃走了!显然,他并不想与王奉同流合污,这个如意算盘落了空!

    不过,王奉的心情还是不错的,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彭城,并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见到这么多熟悉的父老乡亲,瘦骨嶙峋,面有菜色地眼巴巴看着自己,王奉顿起怜悯之心,下令即刻开仓放粮,让彭城百姓们吃一顿饱饭!

    闻听此讯,彭城上下,是一片欢呼雀跃之声,可是跟随王奉前来的那些兖州兵将们不干了!我们都还吃不饱,你王奉竟然拿军粮白白分给彭城百姓?简直混账!

    尤其是王奉分粮还嫌不够,他竟然拿出了许多起义以来积攒的财富,当场分发起来,更是引发了兖州兵将们的不满!原来你小子嘴上说大公无私,却秘藏了这么多钱财宝物,没有分给大家啊!鼠辈蠢贼!

    正所谓金玉迷人眼,面对那么多闪亮的黄金白银,奇珍异宝,谁能抵御得了这样的诱惑,兖州兵将们立时哗变了,不仅王奉被人乱刀砍死,就连整个彭城内的百姓,也几乎被杀了个鸡犬不留,洗劫一空!

    王奉,这样一个偶然出现于历史长河中的跳梁小丑,就这样死于非命!不过,他倒算是死得其所,生在彭城,死在彭城,落叶归根了!

    哗变的兖州义军们,屠戮劫掠了彭城之后,也不愿继续留在徐州,便准备带着战利品,返回兖州!可是,他们想的挺美,却再也回不去了!

    原来,孙观所部,并非逃走,而是战略性撤退,就在城内发生哗变的同时,他早已配合州牧臧霸的部队,悄悄地把起义军团团包围在了彭城!起义军数次突围,都因为战斗力不济而失败,伤亡惨重,最后城内的粮食吃光了,他们不得已纷纷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了!

    尽管王奉这家伙志大才疏,扮演的只是个历史舞台上的丑角,可他毕竟是起义军的共主领袖!王奉的覆灭,给各地义军以沉重的打击,势头正旺的起义形势,也是颓然而止!许多义军,或降或逃,或死或散,最终烟消云散,灰飞烟灭!

    就这样,一场席卷中原和北方大地的农民起义,只持续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彻底失败了,曹操可以说是坐享其成,没费多大力气,便恢复了统治秩序,可是由此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没有三年五载,根本无法恢复元气!

    更要命的是,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兴鼎五年,曹操与刘纬的停战协定,就要到期了!

    (第12卷完)作者高祥轩的三国之经天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