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在线阅读 -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第121节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第121节

    当娘的作的孽,却让儿女来偿,这叫什么事儿呀!

    “文英跟咱们这边儿也有好几年没来往了,她这是让人捎的信儿。我去了一趟大哥家,大哥的意思是只动他们那一脉就成了,没必要折腾太多人。”

    苏奶奶点头:“原该如此的。”

    虽然都是苏家人,可是苏文英是长房的孙女,而她的孩子自然就是第四代了,她的孩子再结婚,的确是没必要让大家都去。只动苏文英自己的亲兄弟们就可以了。

    要是个大家日子都富足的年代,多动一些亲戚,看着热闹,这也就算了。

    可问题是现在大家伙的日子都过地艰难,大家伙都去吃席,谁能空着手?

    而且苏奶奶不用想就知道,以苏文英的那个性子,定然是要再想着怎么从她自己的哥哥弟弟身上搜刮一层呢。他们这些人要是都去了,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家人。

    所以,完全没必要。

    而且苏文英那样的名声,再远一些的亲戚,那是根本就不屑于跟她来往的。

    苏国安听了婶子这话,苦笑道:“我原也是这么想的,毕竟是又小一辈了,可是今天早上苏文英又让人捎了信过来,说是人不到,这礼钱总不能不给吧?”

    第171章 以为我稀罕呢?

    苏奶奶听到这话,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这也是一个外嫁女能说出来的话?

    大家原是为她考虑,毕竟礼钱就算是出地再多,比起摆席面来说也是不划算的。更何况苏文英是住在县城里,这席面自然也得按县里的规矩来摆。

    到时候,难不成她不吃亏?

    苏奶奶再一想,不对呀。

    就苏文英这吃人不吐骨头的性子,怎么可能会愿意吃亏?

    “她苏文英到底是什么意思?国安,你不妨把话说直白了,我老婆子虽然年纪大了,可是我还不糊涂。”

    苏国安一听她这话,就知道老太太这是不高兴了,而且十有八九已经猜出来了。

    “婶子,苏文英那样的人,您还不明白吗?她这人又想着占娘家的便宜,又自恃身份而瞧不起娘家人。话里话外,就是结婚当天,来的都是各处的领导,我们这些泥腿子去了,不合适。”

    席面只有结婚当天才会摆,既然是结婚当天不让他们去,那又怎么能厚着脸皮说出要礼钱的话来?

    “哦,既然结婚当天不让去,那还随什么礼?行了,你跟你大哥自己去商量吧,反正我们这一房是不去的,礼肯定也是没有的。她苏文英若是想要在外头败坏我们四房的名声,也让她自己掂量掂量。”

    苏文英这人忒不要脸。

    当初连她的亲妹妹她都能摆一道,差点儿把亲妹妹的婚事给搅黄了。

    就冲着她这种事儿精一样的堂孙女,老太太宁愿没有。

    苏国安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可他到底只是一个隔了房的叔叔,上头还有长辈压着,所以他不敢说这种话。

    如今小婶子表了态,他再去透透三奶奶那边的口风,完了就只剩下自己的爹娘了。

    只要这三家的长辈们都是这个意思,那苏文英的儿子结婚爱咋办咋办,都跟他们没关系。

    苏国安这头得到了几位长辈的表态之后,隔了两天,就跟苏有田一起去了县城。

    苏有田就是苏文英的亲爹,当初可是最疼苏文英这个女儿了。

    谁能想到,这女儿就是个惹事精。

    婆家不念她的好也就算了,如今还搅和的娘家都不消停,实在是让他头疼。

    再怎么生气,也到底是自己的亲闺女,总得顾着体面的。

    苏国安没跟苏文英客气,只说了既然你说结婚当天不让其它三房来人,那他们也没必要随礼了。正好现在大家也都忙着,没必要来回跑,还累呢。

    苏文英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

    “叔,这话不对吧?我是体量大家伙都要下地挣工分,所以才说没必要让老家来人了,可是总不能一个也不来吧?再说了,这礼钱跟他们来不来也没关系呀。会阳难道就不是苏家的外甥了?”

    苏国安的鼻子里挤出一个哼来,脸上带着笑,却是半点温度也没有。

    苏国安算是看出来了,这个苏文英就是个没良心的。

    自打他们进门,到现在连口水都没给倒,这得是有多嫌弃他们?

    “大哥,你们爷儿俩说说话吧,我还有事要去一趟邮局,一会儿我回来咱们再一起走。”

    苏有田也觉得闺女过分了,连忙应了一声,想着单独教教她。

    哪知道苏文英是个自私到底的,丝毫不认为自己的说法有错。

    “爹,你也不想想,会阳要娶的可是科长家的闺女,到时候人家来的都是当干部的,你说咱们老苏家来上几十桌的泥腿子,这像话吗?不是让女方看我们会阳的笑话?”

    这话苏有田也听不下去了。

    “你是觉得你爹娘给你丢脸了?那行,以后你也别回村里了,我们也绝对不会再上门了,我们就只当是没有你这么个闺女!”

    苏有田说着就要走。

    苏文英连忙把人拦住:“爹,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没说不让你们来呀!我的意思是让咱们这一房的人都来,只摆上两桌也就差不多了。可要是其它三房的人都来,那我们多摆十桌只怕也是不够的。”

    这年头随礼吃席,那自然都是拖家带口。

    粮食金贵,能多占点儿便宜,谁不乐意占?

    别说乡下人眼皮子浅,就是城里人,也照样是拖家带口地去吃席,就是想着反正自己花了钱,说啥也得把这本钱给吃回来。

    苏文英这解释吧,苏有田倒是听进去了,只是还是觉得不太对,这话明显不占理呀。

    你嫌人家来吃席带人多,那你别让人家给你随礼呀?

    又让人家随礼,又不让人吃席,哪有你这样的?

    “这事儿你以后可别说了。三家的长辈们也都说了,他们不来,也不会随礼。这是长辈发的话,你就消停地给会阳娶了媳妇就行了,别再闹腾了。”

    苏文英气得呼吸急促,“就知道那几个老不死的没安好心!”

    苏有田立马瞪过去:“你胡说个啥?你还想不想好好过日子了?”

    苏文英气呼呼道:“爱来不来!真以为我稀罕呢?也不想想我家会阳如今可是正式工了,而且娶的还是干部家的闺女,也是正式工呢,以后我们家日子好着呢。咱们老苏家哪一家的日子能比我们家好过?真是惯得他们,不就是觉得自己辈分高嘛,真以为我稀罕那几个礼钱?”

    苏有田气地都不想说话了。

    这大闺女咋就养成了这样的性子呢?

    苏文英有多年没有回过村里了。

    苏建国两次回乡过年的事情,她都不知道,因为她不回去,而苏家人就很少来县里,就算是来了县里也不会过来找她,所以苏文英这消息就比较滞后。

    其实,主要是苏文英瞧不起乡下人,认定了乡下人没出息,所以从来不把那些人放在眼里,又怎么会主动去打听苏家的事?

    苏有田无奈地叹了口气道:“你这真是把自己看地比月亮都高了。你有啥呀?不就是单位给分了房子?这有啥好?比得上咱村里头带前后院的大房子?再说了,你咋就知道你的日子是最好的?你看见别人家吃糠咽菜了?”

    苏文英一撇嘴道:“这有啥不知道的?就小婶子家的那个苏向东,当初考了第一又咋样,不照样是当不了工人?当初不听我的,我看他就是活该!”

    第172章 你现在委屈给谁看?

    苏文英自诩在城里生活地久了,认识的人也多,她男人还在的时候,没少借着帮村里人办事儿搂钱。

    也因为这个,村里人一提及她除了厌恶之外,就是恨。

    对,没错,就是恨!

    十几年前,家家户户也都穷地叮当响,让苏文英给捎个东西,她得多加钱。

    起初人们不知道,可是后来孙家的姑娘也嫁进了城里,苏二兰也嫁到城里了,大家伙才知道让这个苏文英给坑了好几年。

    要是真地只是苏文英从中多挣了钱也就算了,毕竟让人家捎东西的,得给些好处,这也是人之常情。

    可问题就在于苏文英从这里头捞了钱,转头人家给她的一些粮食或者是菜呀啥的,她是来者不拒,而且还收地理直气壮的。

    这等于是买家卖家她两头吃了!

    那会儿大家伙的日子过地多难呀,特别是五几年的时候,好多人家一天一顿饭都吃不上,就这样,苏文英还好意思跟人家要好处费,真地是丧了良心了。

    也因为这个,苏家其它三房也都跟她疏远了关系,几乎是不认这么个侄女了。

    苏文英捞了一两年钱,后来孙家的姑娘也嫁进了城里,就再也没有人找过她了,天大的事情,人家也都是绕着她走。

    用那些老乡的话说:苏文英可是缺了大德了!

    苏文英因为这些年跟红星大队没啥联系,特别是得知苏二兰嫁地不错之后,就更不屑于跟苏家人来往了。

    后来苏文英男人死了,她就更厌恶苏二兰了。

    总觉得苏家亏待了她,凭啥苏二兰就能嫁给一个好男人呢,工作好,长的好,性子还好。

    她也只比苏文英早出嫁那么两三年,当时要有这样的好男人,为啥不介绍给自己?

    苏文英总觉得自己要是嫁给江大海了,应该就不用守寡了。

    不得不说,她这人还真地是自我感觉太良好,从来不把别人当回事儿。

    苏有田气的不行,自家闺女现在成了这副德性,他真是又羞愧,又生气。

    都是在个村子里长大的,都是吃的一样的米喝的一样的水,咋自家闺女就养成了这样的歪性子呢?

    “我不管,我这么多年是咋过来的,你们心里没数吗?爹,这是苏家欠我的,不就是点儿礼钱?他们哪一家拿不出来了?”

    “你要是这么想,我也没办法,你爱咋着就咋着吧。反正我是丢不起这个人!”

    苏文英一听这话就跳起来了。

    “爹,你这是啥意思?我咋就让你丢人了?我一个人把儿女拉扯大我容易吗?你咋就不盼着我点儿好呢?”

    “还怎么盼着你好?你自己给自己长脸了吗?你瞧瞧你这些年干的这事儿,哪一样不是让人戳脊梁骨的?你哪来的那么大脸还让娘家人帮你呀?你也不想想你自己配不配!”

    苏有田也是被逼急了,这是亲闺女,要不是太生气了,这种话也是骂不出来的。

    苏文英却是极其委屈,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说话的嗓门不仅更高了,而且还很尖细,听着刺耳。

    “爹,别人不知道,你也不知道吗?我还不是为了两个孩子!他爹走的早,我要是不给自己找个靠山,我能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这话不是苏文英第一次说了,而且苏文英的两个孩子也没少听她这样唠叨。

    无非就是让儿女记得她的好她的辛苦,让他们以后一定得孝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