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玄幻小说 - [洪荒同人] 阵起洪荒在线阅读 - 第37章

第37章

    而妖皇帝俊在记忆苏醒后为何多次前往蜀中,又为何频频对一个小辈另眼相看?

    若他在寻觅罗睺陨落后隐遁藏匿的死灭之道,是否比他与人族交往来得更为可信?

    第22章

    若说天道对于死灭之道的忌惮,那是比对待大道之下的帝王道修者更进一步的绝不容忍。

    毕竟后者最多越过祂去,创造一个全新的、不受祂束缚的规则。但只要洪荒仍在,天道就仍有存在的必要。而前者,却是要使好不容易从混沌中诞生的洪荒世界重新归于混沌,因洪荒世界的诞生而出现的天道自然也会随之湮灭,不复存在。

    所以当初阴死了罗睺的鸿钧才能以混沌魔神的身份得到洪荒天道的接纳,甚至获得了与洪荒天道相合的机缘。

    而罗睺的遗藏也才会消隐无踪,所有他存在的痕迹都被一一抹去。

    不过,那位魔祖当真没有料到这一点吗?

    若他真留下了什么后手,那么创世青莲根茎所化的弑神枪绝对是最有可能的线索。

    因为这是天道唯一不能抹去痕迹的灵物,也是罗睺陨落后,变化最为异常的神兵。

    曾经被无尽混沌魔神恨意残念污染的先天灵根,在被身为魔祖的罗睺祭炼多年后,为什么会随着他的陨落突兀化作灵气冲天的建木,不仅能连通天地,甚至足以滋养一方水土?

    逆死为生,那其上源自混沌的凶煞之气又去了何处?

    天道想必为此抓心挠肺了许久,但生出了意识,反倒让祂不能全知全能。

    就比如说,祂并不知道昔年在混沌中,有一位魔神曾经为了自保,将自己一分为二。修行生生之道的本体在隐秘之处闭关,而修行死灭之道的分/身则四处打架,受了重伤就回来找本体疗伤,顺便替本体于混沌中抢到了无数灵宝。

    生灭之道本为一体,不过是修行过程中将阴阳的两面拆开。一生二,二自然也可以重新合而为一。

    死灭道意在罗睺“陨落”的时候被鸿钧回收,弑神枪不得已弃之不用,却不妨碍鸿钧把已经锤炼出来的枪意连着凶煞之气一并收走。

    而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换来的天道不再针对,若是最终还是要被天道同化,那未免也太看得起混沌魔神的脾气了。

    东华收回手,安安心心地跟尚青一起溜达回了紫府东华宫。

    当年在太阳星道场窥破这一秘密的他本准备今番借此祸水东引,只需挑起天道对鸿钧的疑心,就不怕祂还会死死盯着自己。

    毕竟比起已经不成气候的妖皇,在天道的眼皮子底下隐藏了那么多年的鸿钧才是祂的心腹之患。

    不过如今既然已经与鸿钧结盟,看在通天的份上他也就不坑他老师了。想来道祖也是心中有数,知晓这才是他与他结盟的最大底牌,所以才会这般“殷勤”地帮忙。

    依照约定,今日蜀中必会有一缕死灭之意浮现,引走天道全部的注意力。

    至于这缕死灭之意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处置……反正道意的主人还活着,又哪里还需要他操心?

    唉,果然有个省心的合作者就是好。

    想来看在他和通天关系的份上,鸿钧也一定不会介意多劳心劳力一些的。

    不过,东华也没有想到,鸿钧是勤勤恳恳地把天道搞定了,但是他寄予厚望的嬴政却干了一件差点让他们前功尽弃的事。

    ——公元前219年,始皇南巡至洞庭湖,湖中骤起风浪,舟船将倾。帝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以平安过湖。

    “先生果然来了。”

    行宫中的嬴政没有一点险些遇险的余悸。

    他早早就屏退了所有宫人,似乎并不为自己的安危担忧。或许在他看来,东华当日放倒他寝宫内宫人的行为亦是一种冒犯。若非那日东华没有对蒙恬下手,兴许两人之间便不会有尚算平和的谈话。

    东华漠然,但已经被天道关注到的和氏璧,便是他也不能够轻举妄动去将之取回。

    “和氏璧何其重要……”

    “莫非先生也信‘受命于天’?”

    东华哑然,他当然不信。

    “受命于天……朕的天,便是自己。”嬴政并不意外东华的反应,“区区死物,又怎及得上朕的安危?”

    “……陛下想问什么,便说吧。”

    “两年前,先生在和氏璧上留言,道朕一生功绩,天下一统,足以立地成圣。以和氏璧为凭,可引朕入道。又赠随侯珠,护身免灾。

    “朕不敢轻忽。自立极以来,夙兴夜寐,宵衣旰食,不懈于治。

    “然,敢问先生,朕还有多少时间?”

    东华闻言,眉心微蹙,这才细细打量起嬴政的身体状况。

    “怎么会?”

    “先生也发现了?”

    嬴政面色阴沉,罕见地在人前泄露了自己的情绪。

    他已年至不惑,虽然比起他的父亲秦庄襄王来说已经算得上是长寿,但是如果可以,他自然希望自己能够如曾祖父秦昭襄王一般,活至七十又四。

    然而,自天下一统后,他的身体便每况愈下。

    扶苏时常因此与他发生争吵,但天下初定,他又怎么可能放得下心来,将国事交予他人?

    直到去岁修直道至骊山,于骊山建老母殿,夜沐汤池,恍惚间,梦一老妇蹒跚而来,以手抚顶,却踉跄着倒退几步,口中喃喃“怎会如此”、“怎会不可”,然后骤然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