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历史小说 - 无所谓,我会发疯[快穿]在线阅读 - 第758章

第758章

    楚玉在这一世的一辈子依旧十分漫长。

    四十岁扶持闺蜜贵妃的儿子登基,新皇借着楚玉发明的武器和火药,国朝空前强大,军队不断向外扩张,边境邦国纷纷臣服。

    六十岁扶持闺蜜的孙子登基。

    九十岁送走七十多岁的全职闺女。

    一百岁的时候,又送走了闺蜜的孙子后,方才闭上眼睛。

    [叮!任务完成。]

    听着系统完成任务的提示音,楚玉没有急着进入下个任务。

    [小玉,要休息一段时间吗?可以在系统商城里兑换度假世界哦。]s13号轻声询问。

    楚玉如今不缺积分,闻言点点头:“兑换度假世界吧。”

    s13号又问她要什么类型的世界。

    “随机一个,我喜欢开盲盒。”

    [好嘞,随机度假世界,准备出发咯!]

    楚玉闭上眼睛,意识逐渐融入黑暗中。

    (全文完。)

    第231章 番外(侯府伦理大戏茯苓)

    茯苓的前十七年过得很辛苦。

    采药人并不是什么光鲜的职业, 风里来雨里去,进山一趟,若是运气好, 侥幸得了一二值钱的药材, 家中也能宽裕一阵子;但若是运气不好,每次进山都可能是生离死别。

    “爹娘要是哪一天不在了, 我们茯苓怎么办哟。”

    阿娘每次进山,都会忍不住如此感慨。

    阿爹阿娘都是难民,并非本地人, 据他们所说, 他们捡到茯苓的时候,茯苓已经有两三岁了, 小小的一团, 烧得双颊通红,被人扔在路边。

    夫妻俩没孩子,养活自己都很困难,偏偏只看了茯苓一眼,就决定将这孩子带回家。

    “你小时候真的太漂亮了, 可怜巴巴地看着我,扯着我的衣角, 我不忍心, 就将你带回来了,养着养着,你也这么大了。”阿娘是这么跟茯苓解释的。

    茯苓也曾问过关于亲生父母的事情。

    但只换来养母怜爱的眼神:“你当时穿的是很普通的衣服, 身上除了一个胎记, 没有任何其他特殊物品, 我和你爹也没少四处打听, 偏偏谁家也没有丢过一个带着蝴蝶胎记的生病女娃。”

    养父母都是很豁达的人,他们并不介意替别人养孩子,他们经常进山采药,也不知道哪一日就没了,比谁都希望唯一的女儿能找到家人。

    打听得多了,茯苓的心也渐渐冷下来。

    “看我生病就扔了我,他们应该也不怎么在意我,你们别打听了。”茯苓皱着脸跟父母如此说。

    养母叹息一声,说道:“我们茯苓乖巧体贴,也不知是什么人家舍得扔了你。”

    茯苓十岁那年,开始学着如何种植茯苓。

    十二岁那年,养父母带着她进山采药。

    按照养父母的说法,是希望即便哪一天自己不在了,茯苓也能有一门安生立命的本事,以后出嫁了,能被婆家高看一眼。

    常年采药,养父母的身体都不是很好,茯苓十四岁那年养父过世。

    夫妻俩恩爱了一辈子,养母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缠绵病榻半年后,终是撒手人寰。

    父母过世,上门说亲的人不少,茯苓没有应下来,她想遵循古礼,完整地守孝三年。

    守孝期满,媒人再次登门。

    “茯苓姑娘,你虽然长得不错,但到底无父无母,是个孤星命格,你就信婶子一句,姑娘家的花期就那么几年,错过这个好小伙,就没有下一个了,往后肯定越来越差了。”

    媒婆嘴巴都说干了,死活要劝茯苓嫁给一个“不爱说话的老实郎君”。

    茯苓一个人过日子,自是万般谨慎,她也盼着能觅得如意郎君,一开始还真信了媒婆的鬼话。

    只是她跑去打听一下后,结果令人目瞪口呆。

    这郎君确实不爱说话,因为压根就是个哑巴。

    媒婆反倒恼羞成怒,说道:“你一个孤女,能找到个手脚俱全的已经很好了,你真以为好人家会瞧上你?”

    茯苓听得这话,自是又急又气。

    “你就挑吧,迟早有你求我的一天!”媒婆恶狠狠说道。

    只是她刚一出门,便看见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茯苓家小院门口。

    马车帘子掀开,露出一张与茯苓八分相似的面容。

    “你要给我女儿说个哑巴夫君?”楚玉面如寒霜地问道。

    楚玉杀气腾腾的模样,吓得媒婆当场软了腿,直接跪倒在地。

    茯苓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见到生身母亲。

    她比县太爷还要威风,又比县太爷更加仁慈。

    “夫人,那赵郎君虽然是个哑巴,但他真的是个老实人,是个安心过日子的,虽然这婚事不太合适,可绝不是火坑!”媒婆哭着喊冤。

    媒婆说到底只是讨生活而已,楚玉仔细打探一番,到底只是吓了吓就将人放走了。

    “村子里哪些人对你好,哪些人对你不好,你只管说出来,娘该报答的报答,该收拾的收拾。”楚玉慈爱地看着茯苓。

    曾经轻薄茯苓的地痞,哪怕有个当里长的大伯,依旧因为被查出犯下的陈年旧案投进大狱,甚至还连累了自己大伯丢了里长的位置。

    曾经帮助过茯苓的乡亲们,楚玉也不吝啬金银,出资修桥铺路,这些人家纷纷拆了破旧房屋,转而盖了一座座青砖大瓦房。

    等茯苓跟随楚玉离乡进京时,村口楚玉出钱办的学堂也办起来了。

    从南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