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玄幻小说 - 大叛贼在线阅读 - 第四百五十九章 借力打力

第四百五十九章 借力打力

    朝鲜使者前来大明朝贡,这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如果是放在前明或者清廷,热衷于万国来朝的那些皇帝们一定是兴奋不已,而作为臣子的也不会放弃这拍老大马屁的好机会,不歌功颂德,大肆操办一番那里会罢休。

    可在如今大明,对于朝鲜来人却根本没太当一回事,现在的大明国力强盛,占了北京城后已有气吞山河之势,何况朝鲜一直站在清廷那一边,自大明复国以来,朝鲜非但没有第一时间派人前来祝贺,反而帮着清廷调集粮草物资,如何能受大明待见?

    就像之前,明军奇兵突出天津卫,实际上一开始就是打着惩戒朝鲜的名义。所以说,在大明,无论上至官员下至老百姓,对于朝鲜的感观也不怎么样,崔锡恒受朝鲜国王之托前来出使,被晾上些日子也是自然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泱泱大国,必要的气度还是有的,别说朝鲜了,就算是现在清廷派人来交涉大明表面上也会以礼相待。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嘛,何况大明和朝鲜还未有开战呢,这也是崔锡恒被丢在上海好些日子后终于同意他前来南京的原因。

    对于朱怡成而言,他对朝鲜的感官一直不怎么样。虽说后世曾经刮过一阵韩流,无数少男少女对韩流膜拜之极,甚至为了那些涂脂抹粉的韩流小鲜肉而发狂。但朱怡成那时候却不是如此,一来那时盛极一时的韩流已渐渐消退,二来朱怡成本就对这些不感冒。

    再者,关于韩国的黑历史实在是太多,更让朱怡成从先天就对朝鲜生心厌恶之感。

    可作为大明皇帝,面对朝鲜王国打着进贡的旗号前来拜见,朱怡成不管如何还是要见一见的,何况崔锡恒还带着朝鲜国王的国书呢。

    如果朝鲜能好好听话,直接抛弃清廷,重新尊大明为宗主国,从政治上来讲对于大明还是有不少好处的。要知道现在北地还远位到平定的时候,清廷在北地的力量依旧强大,一旦朝鲜正式脱离清廷成为大明属国,无论对于天下还是清廷那边都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就这样,当崔锡恒抵达南京后,朱怡成让礼部安排了一下,在一次朝会上见了见这位朝鲜王国的使臣。

    面对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崔锡恒以属国外臣之礼觐见,不仅奉上了带来的那些贡品礼物,还把朝鲜国王的国书正式递上,以表示朝鲜王国要尊大明为主的意愿。

    一开始,朱怡成还是比较放松的,毕竟这是一件好事,可当他仔细看过所谓的国书之后,一张脸顿时沉了下来。

    “崔锡恒!”

    “外臣在……。”

    “国书中如何不见贵国国王上表王世子之事?”朱怡成冷冰冰地问道。

    听到这句问话,崔锡恒顿时冒了身冷汗,心中更是打了个颤。

    要知道朝鲜王国,无论是国王还是世子,也就是朝鲜关起门自称的太子,这都是需要得到宗主国的册封的。如今的朝鲜国王是李焞,这李焞当国王已近四十年了,这暂时不去说,但是他的儿子,也就是李昀,在十年多前曾经由朝鲜国王的名义上表清廷,然后被康熙同意后册封为朝鲜王世子。

    而现在,朝鲜弃大清而转投大明,重奉大明为宗主国,这就表示朝鲜和大清已经决裂,既然如此那么按照惯例,王世子之位必须要由大明重新册封,而在国书中却未有提到这点。

    崔锡恒嘴中一片苦涩,暗道不好。实际上,这并非朝鲜国的疏忽,而是故意为之。

    说白了,虽然为了尊大明为宗主国,朝鲜国内最终以李焞和老论派的意见占了上风,但实际上少论派并非没有一点收获,这故意混淆概念,不在国书中要求重新册封王世子的建议就是少论派提出的,其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打算在这方面给朝鲜留一条后路。

    毕竟,中华的两大力量大明和大清还在交战,在大清未真正失败的情况下,朝鲜打算借此做些文章,一旦大明没有拿下天下,或者说大清最终退至辽东,依旧和大明僵持的话,朝鲜王国还能用这种理由来搪塞一二,以表示朝鲜之所以尊大明为宗主国只不过出出于无奈。

    对于这些小算计,崔锡恒原本并不认可,但李焞为了平衡两派最终还是做了这个决定,这也是崔锡恒没有办法的事。他只希望大明并不注意到这事,可谁想越担心什么就越来什么,当朱怡成看过国书后第一句就问到了王世子之事,崔锡恒就知道这事躲不过去了。

    “回陛下,此事并非我王不上表,而是另有苦衷。”

    “苦衷?你倒讲来听听。”朱怡成问道。

    崔锡恒伏在地上,叩首道:“先前王世子为我王长子,但并非嫡出,乃是庶出,其生母为张禧嫔而非王后,前些年,张禧嫔权倾朝野,去良臣用小人,祸乱朝冈,国之上下无不痛恨之极,以至最后被我家大王赐死,而王世子为张禧嫔之子,按理说就应废除世子之位,改由延礽君或延龄君担任世子。但我王考虑到张禧嫔虽死,却残存势力依在,而且王世子本人又无过错,再加上延礽君和延龄君年幼,为稳定朝局就暂时把此事缓了下来……。”

    崔锡恒这番话有真有假,不过倒也能自圆其说,他讲完后不由得暗暗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同时悄悄抬眼朝朱怡成那边看了看,心中忐忑不安地等着朱怡成的回话。

    朱怡成寒着张脸,也不说是也不说不是,接着又问起了第二个问题。

    这第二个问题就是询问朝鲜王国在国书中所提到的关于尊大明为宗主国,同时协助大明由北出兵攻击清廷辽东一带的事来。

    “此乃我朝鲜为臣之道也!”崔锡恒叩首道:“陛下有所不知,我朝鲜虽之前被逼尊清廷为主,那是因为我朝鲜国小民弱的无奈之举,实际上,我国一直以大明为父母之国,早在我朝立国之初,就有‘愿言修职责,万世奉皇明’的祖训。而崇祯先皇遇难后,我朝也一直沿用崇祯先皇之年号至今,当初我国大王曾经有言:我邦之于明室,君臣之义,父子之恩,盖二百有余年。故义则君臣,恩则父子也。臣不可不祀君,子不可不孝敬父母,故朝鲜要谨事大,诚尊周。明虽亡,作为正统的化身仍然存在,故必须尊奉!”

    “如此,足以可见我朝鲜对大明父母之邦的推崇。就连我王在多年前修建了大报坛,来崇祀崇祯先皇。还有我朝鲜大儒宋时烈生前更是主张崇祀先皇,临终前更让弟子修建了华阳洞,并在里面修建了万东庙……。”

    崔锡恒的嘴皮不错,说起来一套接着一套,而且他讲的这些倒不是胡说八道,的确是有此事。

    随着崔锡恒情真意切的讲述,再加上他慷慨解囊并带着咽呜的语气,倒是让在场许多文武大有好感。毕竟,前明亡至朱怡成起兵复明之间已有六十余年,在这如此长的时间内,朝鲜国居然依旧还在如此尊崇大明,尤其是继续使用崇祯先皇的年号和祭祀实在是难得。

    从这点来看,表面上臣服清廷,对于朝鲜来讲似乎的确是无奈之举。毕竟小国寡民,做到这点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三国时期不也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说么?如此来看,朝鲜这个小弟还是不错的,也许之前大家还真是错怪他了。

    崔锡恒紧接着又讲起了朱怡成复国之事,他直接把复明后朝鲜未第一时间来朝祝贺的锅直接甩给了清廷。

    根据他所解释,完全是因为清廷对于朝鲜控制极严,朝鲜王国上下虽心向大明,恨不得插着翅膀前来祝贺,以重归大明怀抱。但清廷在朝鲜派驻官员,一举一动控制着朝鲜上下,使得朝鲜君臣敢怒而不敢言,直到前些时候大明拿下北京城,清廷人心惶惶,再也无法对朝鲜实施掌控,朝鲜国王这才直接驱逐了清廷官员,派他前来大明朝贡。

    崔锡恒真不亏是朝鲜难得的干才,无论说词还是表演都能打上满分。如果放在后世,一个奥斯卡金像奖是稳稳的。

    不过,早就知道朝鲜是如何货色,更明白朝鲜君臣打着什么算盘的朱怡成哪里会相信这些?

    对于朝鲜,朱怡成一要抚,二也要敲打,在崔锡恒在上海的这些日子,通事处关于朝鲜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来,这些情报中早就说明了一切。

    “崔卿平身。”朱怡成脸上的寒霜渐渐褪去,开口说道。

    “谢陛下隆恩!”崔锡恒重重磕了三个头这才起身,站起身来他终于松了口气,看来这件事总算糊弄过去了。

    “朝鲜之国历来是我大明属国,我前明蒙尘之时,朝鲜为臣国虽作无奈之举,但依旧能以守君臣之义,父子之恩,实是难得。如今朝鲜重归大明,此乃喜事,朕当无不允之理。着军机处、礼部、理藩院、鸿胪寺以当年常例重列朝鲜为属国,而今清廷未灭,北地未平,朝鲜国小民弱,冒死来投,我大明自然不可不理,更不能坐视不管。令军机处、兵部可择一员干将为我大明以驻朝鲜,以助其抵御清廷,并安朝鲜政局……。”

    崔锡恒没想到他刚刚起身,这气还没完全松下来,朱怡成就说出这番话来,顿时令他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