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屋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87

分卷阅读387

    可好了,却没人听马老太的。

    宋茯苓和弟弟米寿,是睡在爸爸妈妈身边。

    今晚,她们特意没分炕睡。

    弟弟米寿睡在爸爸的怀里,姐姐茯苓躺在妈妈的身边。

    宋福生躺下时问:“像啥?”

    宋茯苓还没反应过来时,米寿嬉笑着说:“像逃荒那阵,那阵就这么睡。”

    这天晚上,四口人脸上都是带着笑进入梦乡的。

    带着笑容迈入嘉佑四十七年最后一天,大年三十。

    第四百一十二章 有钱没钱都要过年

    大年三十的早上。

    有两伙人,正在匆匆忙忙赶路,回家过年。

    一伙是任子苼。

    他终于带着始终瞧不起“任家”的妻儿回来了。

    到了路口,望着一大堆的纸灰,给赶车的马夫吓一跳。

    下去扫,不是那么回事儿。

    万一“那面”的人没收完钱会怨他呢。

    不下去扫,直接让几台马车从纸灰上压过,主子们会犯膈应不是?大年三十的。

    “老爷。”

    老爷任子苼没等说啥,夫人谢文慧先瞪眼皱眉。

    什么破地方,非要来乡下,没等进村先触霉头。

    任子苼只能耐着心性,抱拳对这些黄纸灰说:“惊扰了,对不住,借过,借过。”

    还有一伙是,陆畔的父亲回来了。

    本来,陆老爷最初预定是腊月二十八就能到家,但是途经路况,下着冒烟大雪,就被耽误了。

    陆府此时,从上到下,一片喜气洋洋。

    作为独苗陆畔,他迎接他爹的方式是,从陆府这条巷子口一直到入门处,两边摆满了他亲手制作的五彩大呲花。

    小厮们一会儿一通传,频频奔走相告:

    “还有二十里地就要到了。”

    “十里地了。”

    “五里地了。”

    陆老爷的车架才拐进巷子口,五彩大呲花就打着旋儿的腾腾燃起。

    陆老爷大笑着:我儿珉瑞,我儿!

    好久没见他儿了,想的慌。

    而且陆老爷一眼就发现了大呲花的妙处,这可是大白天。

    他眼冒精光,眼神似在说:

    “我儿珉瑞,你等等,等爹先卸下盔甲换身衣裳进宫,进宫叩拜完皇上再拜完外你祖父祖母的,你可要陪为父畅聊一番。”

    陆畔微笑颔首,心想:

    今晚宫中设宴,接着要回府守岁。

    有意思的书已经看完,可不就只剩下陪祖父、父亲畅聊了。也不知初五再见,宋胖丫能不能给他带

    第四百五十回。

    为什么是

    第四百五十回。

    上回说是三百九十五回,几日未见,应写到四百五十了。

    “胖丫姐,你瞅啥呢。”

    宋茯苓揉揉有些发热的耳朵,笑着冲丫丫她们招手道:“好啦好啦,姐姐认真玩。”

    老鹰捉小鸡。

    桃花带着一帮姑娘们一组,宋茯苓带着一帮小丫头一组。

    米寿这些小男孩,用破布包着的黄豆粒打口袋,从这头打出溜滑到那头,从那头出溜滑到这头。

    还有更淘气的在扔雪球子,闹闹还有闹急眼的。

    二郎他们这些稍大一些的男娃,甩着鞭哨在抽尜。

    不远处,高铁头大郎他们在练习滑冰,也能听见那些变声期的男孩子在喊“嗳嗳?”啪唧一声,摔倒。

    冰面上,满是姑娘小子们的笑声。

    河边,站着十好几个任家村正眼馋的娃子。

    “来呀,来,一起。”

    任家村的娃子们当即欢呼着下场,完全忘记祖母或是娘叮嘱的不能将衣裳弄脏。

    与此同时,公共大食堂。

    八个老太太再次出马。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她们正在包老家最传统的枣花馍。

    吃这种馍馍,象征生活能红红火火,每个馍上面都有一颗大枣。

    金鱼形状,兔子形状,花开富贵,十二生肖,一个个面团在老太太们粗糙的手中,变得栩栩如生。

    第四百一十三章 信念和传承(一更)

    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

    雪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往下落的。

    这可真是瑞雪又给喜气添,雪花飘飘到人间。

    村里各家的烟筒,都在呼呼冒着烟。

    香气从各家门缝透出来,嗅一嗅鼻子,感觉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都能闻到饭菜香。

    有些开饭早的人家,鞭炮已经点起,时不时就能听到从村里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零星传来的鞭炮响。

    住河边的人家,也有跑出来寻孩子的了:“铁蛋银蛋刚蛋啊,回家啦。”

    铁蛋银蛋刚蛋立即扔掉雪球子,比赛般打着出溜滑往岸边跑。

    一个个在外面玩的,扬着被冻的通红的脸蛋:“娘?娘,开饭啦?”

    “开饭啦。”

    会议室。

    一掀开门帘子,热浪熏天。

    冷不丁从外面进来,冷气热气交替,再加上四口大铁锅掀开锅盖,用锅铲捅一捅小鸡炖蘑菇冒的热气,感觉都看不清人。

    “那个谁?给我抱些柴火去,柴火不够使啦。”

    “二嫂子,你们苹果削完没?”

    “削完了,我切皮冻子呢。”

    “啊,那我给他三叔喊回来,也不知苹果拔不拔丝了,反正咱是拔不明白。”

    偌大的会议室,妇女们竟忙的像转不开身似的。

    郭老大他媳妇,没看清人,差些踩到三弟妹的手:“你蹲这干啥。”

    “我用筷子扎扎酱棒骨,看看骨棒炖烂了没。”

    这么多人,都啃棒子上的肉,是指定吃不起的。

    但是骨棒要是能炖到一咬就碎,吸溜吸溜里面的骨髓,就着炖大骨棒的酸菜,那上面都是有油水的,指定也挺香。

    不仅会议室里的四口大铁锅在做饭,十几家的灶房锅也都没闲着。

    钱佩英家灶房,是领了炖鱼和炸鱼片的任务。

    而且这鱼是有讲究的,挑的最大一条整鱼炖好后不能吃,要摆在祭祖桌上。

    初一才能从祭祖桌上端下来,赏给家里主要的劳动力,老人、女人、孩子们是没有姿格吃的。

    这么说吧,那鱼,就宋福生带着各家各户最有话语权的汉子有姿格吃。

    钱佩英第一次听说时是不服的,可不服又能咋,这里人讲究这个。行啊,一条破鱼,放到初一冰冰凉,当谁爱吃似的。

    可过年了,团圆菜没有鱼是万万不成的,钱佩英就用老太太们“炸麻叶”剩下的油,对付炸小鱼。

    要说这鱼,眼下是越捞越少。

    自从任族长发话说了,谁捞算谁,整条小河对全村开放。

    村里人也都弄了网没事就打,不花钱的吃食,多好个事。

    就这么的,有一阵一窝疯掀起打鱼狂潮,搞得他们这伙人后期都捞不上来啥了。

    其实,任家村村民也是这么想的:河对岸那伙人可真疯狂,除了孩子们玩的地方,冰面上竟没有好地方,扎的一个窟窿接一个窟窿,也不说给他们本村的留点儿。

    刚提到的“炸麻叶”,几个老太太在蒸完传统的枣花馍,又做起了老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炸麻叶。

    这吃的有点儿像啥呢,在去取油的钱佩英眼中,有点儿像现代薯片。只不过薯片是土豆,这些老太太们用的是面,薄薄的面片